第43章 下徐州 太醫甄立言
2024-10-21 18:06:00
第43章 下徐州 太醫甄立言
五月初十,宜出行忌婚嫁。
長安城的城門緩緩打開,一隊身著鮮亮鎧甲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出城,身後緊跟著一輛輛裝滿物資的馬車。這一幕引起了眾多百姓的圍觀和議論。
大唐皇帝令:撥百萬錢、糧三十萬石,救助徐州疫區。
經過短暫的籌備,大唐朝廷終於對徐州展開了賑災扶持行動。
徐州,原名彭城郡,隸屬於河南道。這裡曾是楚漢相爭的戰場,也是歷史文化名城。
在江南道之上,一艘大船乘風破浪前行。李承乾站在船頭,衣袂飄飄,迎風而立。
隋朝時期,大運河已經將長安與江南之地緊密相連,但從洛陽到長安這段路程,因地勢原因,給運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然而,這並未影響兩地之間的小型運輸活動。
李承乾並未跟隨運糧隊伍一同前行,而是提前出發了十餘天。如今,他已抵達江南道,並進入了河南道。
江南道是大運河的重要水道之一,而河南道則是大唐的行政區之一,相當於漢代的州。
主要是按照山川河流在劃分,主要是以黃河、長江、太行山、秦嶺淮河等具有標準性的山河來進行劃分。
有京畿道、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等。
如果舉兵事任命,也會以這些地區為名稱而任命統帥。
河南道本是產糧大區,可謂之魚米之鄉,是歷朝歷代的糧倉,哪怕是發生點小災小澇,也是能自行解決的。
不過唐初,沿用了均田制,將土地國有,所有田地都是按人丁分田,一區受災,只能讓國家出資出令,州道才能開倉放糧。
而一國糧食,也大多數會運往洛陽和長安兩地。
因為那裡人口眾多,在貞觀年間,長安就達到百萬常住居民。
「殿下,如今已經進入河南道,距離徐州還有幾日行程。」
案板之上,李震同樣遙望江面之上。
過往行來也有不少的船隻,大運河之上,一直如此的繁華,也是大唐商業的全貌了。
請刷新本頁!
不少的商船上,也還會傳出陣陣歌聲。
「這是來了大人物了嗎?」
李承乾所乘坐的船隻太過於巨大,引得所有過往船隻紛紛側目。
隨著船隻的不斷前行,逐漸的荒涼起來,河水也越發的湍急起來。
「殿下,現在已經是下游,水量大,在乘船而下,會有發生危險的。」
王迅走上前來,對李承乾說道。
「那就靠岸,我們換陸路吧。」
李承乾點頭,讓船隻靠岸,下了船隻,才看見滿目瘡痍的大地,溝溝壑壑。
河岸地區已經被河水沖灑過了一遍,但依稀還能看見有人影在耕作。
「老人家,這裡經常發生洪水,你們在這裡耕作不是沒有收成嗎?」
李震上前詢問著。
「貴人可能不知,這裡確實會經常發水,但是這裡河泥淤積,是上好的肥土,而且去了他處,也無水源便利,我等更無田產。」
見到李承乾一行人的模樣,老人不敢輕慢,立即道來。
「要是能建造河壩的話,這裡的水患就不成問題了。」
請刷新本頁!
「這裡的一到發水期,就會變得十分的湍急,嚴重的時候,還會發生河道改道,使得下游遭受嚴重損失。」
李震搖了搖頭,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是有可能,朝廷也不會把那麼多的錢糧投入到改造河道之上的。
但是如此一來,那些被分配到這裡田地的百姓,那就會遭了大災。
「各位貴人,不要再往下游而去了,那裡爆發了瘟疫,很危險的,很多年輕人都逃災去了。」
老人勸誡道。也只有他們這樣行動不便的老人,才會在這裡等死。
「疫情如此嚴重了嗎?」
一個老人從隊列走上前來,他是太醫令甄立言,此次前往疫地,除了護衛李承乾外,還肩負著治癒疫情的重任。
甄立言,古代醫名家,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蟲病。著有《古今錄驗方》流傳後世。
「前幾日,才在徐州發疫,過了幾天就已經擴散了。」老人搖了搖頭嘆息著。
「王迅,立即讓不良人通知各個州道,讓他們州縣配合,設置路障,務必不要讓徐州之人再逃往他地了,無論健康與否,都不允前往他地。」
李承乾立即說道,這對於防疫的措施還是不夠完善,殊不知還有潛伏期,一般他們都會讓健康的流民前往他地,這就讓疫情進一步擴大了。
「還有,做好叮囑,讓盤查人員都用上好的布絹做成口罩戴上,疫情在沒有得到救治之時,也不能讓那些守衛和人接觸。」
甄立言若有所思,但是還有不解。
「這樣能行嗎?」甄立言問道,他也並不知道疫情的治病原理。
「如果能做好防護,疫情也並不是那麼可怕的。」
李承乾說道,在古代這樣的瘟疫疫情很致命,要是到了後世,一瓶青黴素就能解決了。
「甄醫,這也是為什麼本宮這次非從眾多太醫之中選你前來的緣故。」
「瘟疫也是蟲病之一,只是這些蟲子太小了,我們肉眼無法看清。」
李承乾看向這位醫學巨匠道,他可能不如孫思邈那樣的有名,但是術業有專攻,在寄生蟲治療方面的成就,他有不可撼動之地方。
「很多細小的蟲子我們是不能看到,原來瘟疫也是如此,不知殿下又是從何得知的呢?」
甄立言的好學之心上來了,他專研此道,比其他人都更能相信李承乾所說的。
「本宮看見的,這些細小的蟲子叫細菌。」李承乾直接開口道。
甄立言一愣,太子的眼力這麼好嗎?
不過這也給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了,這一路上,他已經被李承乾灌輸了很多跨時代的醫療知識,變得也更加的敏感起來了。
這也是李承乾想要的,他所知道也就是一些跨時代的常識,至於攻堅克難,還是需要這些專業人士來攻克,他唯一能做到就是引導。
一個時代的進步,肯定是一群人致力。
已經開群,有興趣的書友可以進群討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