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兵強馬壯者,可問鼎
2024-10-21 18:09:13
第152章 兵強馬壯者,可問鼎
李承乾不語,目光落在了薛仁貴的身上。
壓力巨大。
薛仁貴越想越急,從李承乾的表現來看,高侃的回答是正確的。
薛仁貴就算是答出一樣的話語,肯定也能過關,但是在李承乾的心目之中,肯定是要排在高侃之後的。
所以,薛仁貴不能回答。
但是不回答標準答案,如何能通過這次的面試呢?還能撥得高分呢?
大唐的弊端,身為太子的李承乾,肯定比他們這樣半吊子更加的清楚,為何要提問呢?
肯定不是他看不到,而最大的可能,是李承乾如今辦不到。
想到此處,薛仁貴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末將愚鈍,只看到了大唐的眼前的富庶,遠不及太子殿下目光長遠,但是對於大唐的利弊,末將以為,沒有幾個人能比殿下你再清楚了,所以,殿下擔有吩咐,末將必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薛仁貴抬頭,對著李承乾說道。
你表現能力,那我就只能表現忠心了。
「如果本宮真的讓你赴湯蹈火,你真敢萬死不辭嗎?」
李承乾開口,盯緊著薛仁貴的眼眸。
此刻,高侃心中咯噔一聲,薛仁貴的答案可以說不是答案,但確實李承乾最想要的。
他猜對了答案,卻沒有說中了人心。
李承乾是要做事的人,要自己的親信。
「殿下若有吩咐,末將薛禮定會萬死不辭。」
薛仁貴猛然半跪於地,表示忠心。
請刷新本頁!
要是一味的靠功績,是很難殺出頭的。
你再如何的殺敵,功績的大頭都會算在你的上級,乃至是上上級。
那是他們指揮有功,剩下的那一點功績,才會落入他的身上。
「起來吧,你們回答都不錯,本宮很滿意。」
李承乾和顏悅色道,這兩人,在某些程度來看,還是沒有讓自己太過於失望。
「如今英國公、江夏郡王都在平壤坐鎮,而虢國公和武安郡公也都忙於治理地方,這陸軍軍中,本宮也不能全部親力親為,聽聞你們都有治軍才能,本宮是想讓你們來協助本宮統領軍隊。」
其實,高侃和薛仁貴最適合在此時出來擔任陸軍的統領。
在之前的戰役之中,兩人都表現出了無比亮眼的戰績,全軍上下,有目共睹,有了一定的威望。
薛仁貴暫領張士貴的軍務啊,而高侃則更可以替代薛萬徹的位置。
兩人都是後起之秀,能力都無可挑剔,為副將綽綽有餘。
「多謝殿下信任,我等必定不會辜負殿下所託。」
兩人均是大喜,沒有想到,李承乾竟然會如此的信任自己,兩人當即單膝下跪。
「本宮以國士待之,也希望你等也以國士報之,有功之人,本宮也會酌情處理,如今高句麗、百濟的有功之人,本宮亦是寬待之,家族錢財秋毫無犯,已視嘉獎。」
對於那些戰功卓越的將領,如同黑齒常之和道琛等家族,李承乾並未處理。
請刷新本頁!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只不過又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也是在做表率,氏族門閥是危害大,但是不可否認,人才都是出自他們這樣的上流階層,李承乾現如今還要倚仗其中一部分人的支持。
「我等定將以死報答殿下的知遇之恩。」
兩人表現決心。
「很好,本宮希望沒有看錯人!」
李承乾平靜說道,給予人一種高深莫測的錯覺。
「現任高侃為右衛領軍大將軍,薛仁貴為左衛領軍大將軍,你們負責統領東征大軍的左右衛隊。」
疑人不用,疑人不用。
薛仁貴有非凡的功利追求,他能最大的程度給予滿足。
高侃雖家道富貴,但也還未居高位,如今李承乾也滿足了他。
給予他們的是妥妥的實權。
「多謝殿下!」
高侃、薛仁貴都激動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
領軍大將軍,還要高於中郎將一職,就如同張士貴的先鋒將軍,也只是在此一列。
請刷新本頁!
張士貴能到此,可是一個又一個戰功累加起來的。
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戰功卓越就能得到實權的將軍位置,還必須得是皇帝最信任之人。
這可以軍權,也是君權,其意義不言而喻。
自此,李承乾的武將班底徹底成型。
裴行儉、劉仁軌、黑齒常之、高侃、薛仁貴幾人,無一不曾經讓人聞風喪膽。
「你們要是有才能,本宮給予的舞台會很大,只要戰績斐然,世襲國公之位,未嘗不可。」
李承乾繼續拋出橄欖枝,這可是與國延續的爵位,只要子孫後代,不犯大錯,這是雷打不動的。
特別是薛仁貴,自其父親其去世之後,家道開始中落,淪為了寒門,要是有這國公爵位,那地位依舊如初。
對高侃的誘惑同樣巨大,能封有爵位的,可都不簡單。
是權力的象徵。
如此一來,兩人的幹勁也愈發的充足了。
短短的數日之內,陸軍的上層領軍已經被李承乾全部更換,整片大局已經穩定。
百濟道,任職兵甲,已經達到了四萬。
而新羅,損傷不是很大,兵源尚有五萬。
高句麗投誠在編的兵勇達十萬。
而唐軍水軍三萬餘眾,陸軍可達五萬,有八萬之多,番兵在戰役結束之後,就已經被遣散了。
如今集聚兵力,可達三十萬,如果再次招收,人數只會更多。
當然,如此多的軍士開資,並不是一筆簡單的支出。
所以,李承乾還是參照了大唐現有的府兵制,不戰鬥之時,全部遣返回家種地,當然,在此期間,也沒有軍餉,軍餉就是按照在軍隊的時間來算。
這府兵制還是有很大的可取之處,加上李承乾軍餉和攤丁入畝的制度實施,更加的完善了這府兵制,保證了軍士的生活保障。
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連成了一塊,政策政治一至,予民生養,沒有了戰亂的洗禮,農民可以安心的種地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李承乾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行為,無一不是在挑戰門閥氏族和李世民的心弦。
這不是自立為王嗎?
哪怕是有了信件解釋,李世民也是會滋生出信任危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