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聰明自誤,卿卿性命!
2024-10-21 22:00:32
第217章 聰明自誤,卿卿性命!
「阿彌陀佛。」
「恭送大法師登臨極樂。」
陸炳執著佛禮,送了雲溪大法師們最後一程。
圓寂台上的佛經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報國寺僧眾的誦讀《往生經》的聲音。
圓寂。
於佛門得道高僧而言,非是苦難,而是盛大之禮。
佛音在寺院中迴蕩。
張元功望著所有人都莊嚴肅穆的樣子,總覺得哪裡違和,可又說不上來。
只能默默地注視著柴木燃燼,六位佛門大法師的蹤影已然逝去。
往生之音緩緩消失,慧真大法師走到圓寂台前,用禪杖撥散餘燼,找到了些『石頭』。
這便是『舍利』。
慧真大法師從中挑出了最大的六顆舍利,也是六位大法師身出的六顆大舍利,然後,向陸炳討要了妙法大法師那顆舍利,配以金、玉佛珠,串成串,慧真大法師親自為其誦經開光,戴在了陸炳的手腕上。
「佛祖保佑,願都指揮使收斂好殺之心,與民更始。」慧真大法師的聲音中,總是透露著難言的慈悲。
陸炳知道,這番話,慧真大法師還是兩個意思。
佛祖保佑,指的是希望這串舍利手串,能化解陸炳手上百萬生魂的孽力。
那個所願,是種祈願,但慧真大法師所祈的,不是陸炳,因為陸炳只是把快刀而已。
真正所祈的,是端坐玉熙宮中的那位皇帝陛下,別再殺了。
「多謝七位大法師和慧真大法師賜寶。」陸炳受下了舍利手串,對慧真大法師的『保佑』表達感謝,卻對那個祈願不置可否。
佛門高僧舍利。
請刷新本頁!
凡是大佛寺,都設有圓寂塔,專門盛放圓寂高僧舍利。
在佛門眼中,這是重寶,在世人眼中,這也是重寶,又是神佛轉世身的慧真大法師親手開光,這一串舍利手串,說是價值連城也未嘗不可。
能傳家,傳代的好東西,理應回以感謝。
至於『好殺之心』,甭管是指他,或是指聖上,在陸炳看來,佛門不如自己先安分下來,再談論好殺之事。
沒有東直門外的『佛光普照』,沒有西直門外的『獨眼石佛出世』,誰又能讓佛門七位大法師同日圓寂呢?
受下重寶,陸炳臨出山門時,對慧真大法師撂下了句勸告,「世道變遷,大法師、報國寺…佛門,當順應天意。」
皇帝。
又稱為天子。
天意,在某些時候,就是天子的意思,順應天子,或能少些劫難。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陸炳、張元功行走在前去玉熙宮的路上。
張元功一直在瞅陸炳右手手腕上那串舍利,眼神中,流露出清澈的愚蠢。
請刷新本頁!
東直門前,妙法大法師那手『佛光普照』,可以理解為妙法大法師為了宣揚佛門,招攬信徒。
那西直門前,令人覺得忌諱的『獨眼石佛出世』,佛門所為是為何呢?
以及,作為錦衣衛都指揮使的陸炳,罪孽滔天,要是下入地府,恐怕直入十八層,日日千刀萬剮千年都不為過。
但這樣的人,卻得到了佛門大法師所贈的七顆舍利串成的手串,以後讓人看到,還以為這是天下第一等大善人呢。
進入西苑宮禁範圍,陸炳、張元功便下了馬,徒步朝玉熙宮而去,在路上,張元功終於表達了心中疑惑。
「國丈爺可知,凡人畏果,菩薩畏因?」陸炳撥著舍利手串,心頭輕鬆道。
張元功出自前英國公府,不是紈絝子弟,對佛門的因果也知道一二,答道:「凡人畏果的意思是,凡夫俗子通常只關注事情的結果,當不好的結果出現時,才會感到害怕。
菩薩畏因,則是說菩薩不同,菩薩關注的是造成結果的原因。」
「是啊,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過去幾百年、幾千年,佛門種的是什麼因?或許能以『貪』字來概括,廣開山門,爛收香火,佛門三千寺,哪座寺廟之下,不是田畝無數,不是金銀無算?」
陸炳想起錦衣衛對佛門、道門田地錢糧的記錄,聲調不由得冷了,「這個『貪』因,早已紮根於所有佛寺之中,時至今日,連一些凡夫俗子都能看得出來,就別說擁有大智慧們的佛門大法師了。
但百年、千年的佛門大法師始終無動於衷,或許大法師們的智慧也解決不了人性的惡,也或許大法師們高高在上久了,不諳世事,佛門種種醜惡,懸而未決。
而內部無法解決的事,往往會從外部被人解決,這才有了三武一宗滅佛。
國丈爺,你可能會覺得妙法等人惡,也可能會覺得妙法等人貪,但無法否認的是妙法等人的智慧,無法否認佛門,這個遭受過歷朝歷代打擊最多,卻屹立不倒的道統的智慧。
從上元節以來,聖上請了不少人進京,有勛貴,有親王,連親兒子景王殿下也從藩地請到了京城,但無一例外,凡聖上所請之人,下場都不太好。
整個勛貴階層,現在,只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三位新晉爵爺,嘉靖年間以前所封的親王更是全軍覆沒,只留下被除藩逐國的景王殿下還保著王位。
在接到聖上詔儒釋道三教進京祈福,重定教序時,佛門便嗅到了『滅佛』的氣息。
甚至是『滅道』『滅儒』齊至。
為了道統存續,佛門大法師試圖與道門大真人、儒門大賢者溝通,到京城後聯手。
但驕傲了幾千年的儒門,大賢者又怎麼會瞧得上佛門?
科舉、選官之法,都掌握在儒門手中,無懼者無畏,儒門大賢者乾脆利落拒絕了佛門的提議。
而道門,又是中原大地傳承最古老的道統,那些大真人素來深信『清淨無為』,再加上當今聖上又有崇道之名,道門大真人不相信聖上會把道門給絕滅了。
儒門、道門的不配合,佛門就只能自己上了,『佛光普照』也好,『獨眼石佛出世』也罷,佛門做的,是想喚起聖上對於神仙、佛祖的敬畏之心,不敢去『滅佛』。
可鴻門宴,終究是鴻門宴,宴中的沛公,沒有多餘的手段自救。
聖上不是霸王,朝中也沒有項伯,佛門做的越多,便錯的越多,死的人也就越多。」
過於聰慧。
有時也是種痛苦。
玉熙宮到了。
「宣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張元功覲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