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6章 暫且如此的打算

第6章 暫且如此的打算

2024-10-22 05:54:45
  第6章 暫且如此的打算

  可憐的易中海同志,不知道現代人不能隨便立flag的梗,精明的一大爺最終被時代痛擊,八十年代物價飛漲,國企經營狀況不佳,工人下崗,拖欠工資,退休金被拖欠更是家常便飯了,就如同劇中所演的一樣,一大爺始終和人保持著冷淡的關係,就連給秦淮茹糧食都得躲著人,深怕別人知道他心善的一面,被人惦記上了。

  就連劉海中這個粗魯人渣都有徒弟幫襯,一大爺這個八級大師傅卻無人問津,最後只能如同抓緊救命稻草般抓緊了那時能月賺2500元的何大情聖,老了才能混點葷腥。

  幸好中院的西廂房前沒站人,老賈家大概在屋裡吃飯,不然馬清又得打招呼了,還好還好。

  馬清的腦子裡回想著老賈家的情況,老賈也是婁家機械廠的大工,當然還不到大師傅的級別,婁家的大師傅可是住獨門小院的。

  他們這幾家當時都是婁家機械廠大工級別的高級打工人,解放前婁家把他們安排到這四合院生活,賈家分到了中院的西廂房,這在以前可是院子裡最好的房子啊。

  賈東旭是三一年生人,十五歲就靠他爹進了廠子,和他爹一起當鉗工,五一年的時候娶了秦淮茹,男帥女靚,盛大的婚禮可是轟動了南鑼鼓巷這一片。

  五三年老賈也沒熬過那個冬天,留下了還算深厚的家底,家中的縫紉機似乎也講述著這個家庭的興衰故事,

  現年28歲的賈東旭就是紅星軋鋼廠的四級鉗工,拿著66塊的基本工資,超過70塊的每月收入,再加上秦淮茹在附近的背服廠上班,一個月也有近二十來塊錢的收入,(建國後,國家每年都在招收工人,特別是57年到58年一年多的時間裡增加了2000多萬的工人,很難想像嫁入城裡,擁有城市住房條件的秦淮茹沒有工作,所以本書按照正常的邏輯給秦淮茹安排在集體所有制的被服廠上班,不然很難把一個和社會脫節的家庭婦女,跟擁有著能讓醫生開出假懷孕單的社會人聯繫在一起,而且後劇中,秦淮茹對要何玉柱的盒飯給孩子增加營養的執念,都暗示著賈家本來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全家近百元的月收入,支持著老賈家每三年添一丁的速度逐步壯大。

  秦淮茹這時候才26歲,完美的年紀,舒心的生活,確實是南鑼鼓巷一帶名副其實的一枝花,這也許就是隔壁的何玉柱為啥非要找個漂亮媳婦的根本原因。

  也許是見過繁花後的單純好色,也可能是少年心性不服輸,你賈東旭娶漂亮媳婦,我比你差啥。

  至於賈母,更不是那些四合院小說里寫得潑婦,更是因為家庭在這一片還算相對富足,一直是有點傲嬌的,是有那麼點傲氣在身的,平時待人接物都是清清淡淡的,至於兩個孩子就更沒啥可說的了,還是小豆丁呢。

  馬清腦子裡閃過秦淮茹豐腴的身子,不過對於見識過現代審美轟炸的自己來說,完全是小兒科嗎,再加上剛覺醒的緣故,內心不起微波。

  越過中院正屋旁的遊廊,來到了後院,後院這時候沒有人,馬清不由得鬆口氣,他是真不想再和人打招呼了,只想快點回家。

  結果路過劉海忠家的時候,屋子裡傳來一陣陣的抽打聲和告饒聲,看來經典名場面,劉海忠打孩子又上演了,其實老實來說,劉海忠也並不是老是打孩子,只是作為一個七級鍛工,他下手確實是有點分量的。

  這就導致劉家兩兄弟每次被打就鬧出很大的動靜,搞得大家都知道了,影響就深刻,當然了,影響最深刻的還是挨打的兩兄弟了,打散了父子間最重要的溫情。

  劉海忠這人是典型的功利性人格,他打孩子不留手,卻又可以對徒弟付出極大的熱情和投入,仔細想想,也許劉海忠早早看清了自己的兩個小兒子的本質,根本不抱希望了,寧願對徒弟加大投入也不對兒子虛情假意,人性之複雜可見一斑。

  劉海忠作為紅星軋鋼廠的六級鍛工,享受著整個四合院最高的個人糧食定量,作為重體力的掄錘工作者,每月定量高達55斤。

  但由於是大師傅了,其實平時掄的是小錘,苦力徒弟們幹著,關鍵時刻才輪著小錘做修正,除去這段大鍋飯時間,一直都是四合院裡的炫蛋狂魔,踩著用工規則中的「bug」,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的。

  整個四合院裡,無論是原劇還是現實記憶里,馬清都十分厭惡劉海忠,在他的身上,一點點中國人的溫良都沒有,全是人性中的狡詐算計。

  如果說三大爺的算計是為了整個家庭,劉海忠就完全是為了自己,他的這種性格也完美的繼承給了他的幾個兒子。

  馬清完全不想和這家人扯上什麼關係,趕緊往自家的東北角院走去,進了自家小院,關上院門,世界一下子似乎安靜了下來,馬清走到自家屋檐下拿個凳子坐下,看著地上的積雪,突然間襲來的寒冷令他恍惚了起來,今天實在是有些精彩,也不知他心裡想著什麼,嘴裡吐出一個「操」字。

  第二天的清晨,馬清是被冷醒的,昨晚他把父母的被褥鋪蓋全轉移到自己的床上,來了個雙倍溫暖,結果到了早上還是被冷醒了,這該死的北方天氣,前世生活在南方的馬清嘟囔著起了床,今天要去上學了,新的一天開始了。

  馬清讀的紅星中學其實就是紅星軋鋼廠的子弟校,是一座包含小學和初中的大型學校,除了軋鋼廠的子弟在這裡上學,也招收附近居民的孩子,是一座在四九城排不上名號,但緊跟第二梯隊的好學校。

  馬清循著前身的記憶,走進了學校,找到了自己的教室,自然又是受到同學老師們的噓寒問暖,馬清能怎麼辦,自然是照單全收,一一答謝了。

  原身的成績尚可,上高中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上中專多半是不行的,作為熟知歷史軌跡的馬清自然是不打算讀什麼高中的。

  其實作為一個出社會很久的老油子,他現在坐在課堂里都覺得難受,上高中考大學要7年;要是考上中專就再讀三年到四年;或者畢業就進廠去打螺絲,少走幾十年彎路?

  在馬清心底深處,有個冒險的聲音在大喊著;「香港、香港」。雖然才穿過來沒多久,但作為一個看過二十一世紀繁花的人,享受過二十一世紀新生活的人,馬清很崩潰,這個時代,眼睛看見的實物景象,對於一個見識過新世紀城建的人來說,到處都是暗沉沉的,落後、骯髒、乏味、單調。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