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我全都要
2024-11-02 14:12:32
第1176章 我全都要
「常院士?」
一陣持續了幾秒鐘的沉默之後,姜宗霖才帶著十足迷惑的語氣問道:
「他和咱們這個領域……好像沒什麼直接關係吧?」
他確實對常浩南有些了解,否則剛才也說不出那些分析。
但這主要得益於後者是最近兩年國內學術圈的頂流,平時的閒聊和八卦中難免會提及一二。
實際也就是對同行大佬的正常關注而已。
因此,姜宗霖很快用詢問的眼神看向陳宏。
畢竟對方剛剛還自稱專門查過常浩南的研究路線。
然而陳宏只是茫然地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常浩南此前對高超音速或者激波風洞領域有過涉獵。
其他人雖然沒有出聲,但從表情來看,想法應該也差不多。
當然,多少還有點尷尬。
剛才那一波雖然算不上是背後說人壞話,但畢竟也算是拿人家當槍使。
現在正主光速殺到,總有一種背後議論人結果卻被當面撞破的既視感。
好在這個時候,於院士緩緩站起身來:
「不管怎麼說,我得先去把常院士接過來,免得人家找不著門啊……」
半開玩笑的語氣,總算打破了現場略顯怪異的氣氛。
說著從椅背上拿起自己的外套,在旁邊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穿好。
實際上,他這會也只是知道,上級已經指派包括力學所、航天科工集團、航空動力集團在內的幾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組織對具有實用性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進行項目論證和先期預研。
至於更具體的情況,還得等正式的文件下發到位。
請刷新本頁!
但無論如何,超高速風洞作為高超音速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必定是這個階段的重中之重。
資源方面,大概是不會像過去幾年那麼緊張了……
而其餘眾人見狀,也紛紛跟著起身,準備一起出門迎接。
來者畢竟是位院士,怎麼也得給予足夠的尊重才行。
但卻被於鴻儒一個抬手給制止了:
「你們在這等就好。」
「目前還不知道這件事具體的保密級別,但是在外面的排場恐怕不適合搞得太大……」
能坐在這間會議室里的人,都沒少參與高敏感度的項目。
有些資歷比較老的,甚至是兩彈一星項目出身。
所以聽罷於鴻儒的解釋,也都依言默默坐了回去。
直到於鴻儒和那名工作人員離開之後,會議室里才重新響起了一些竊竊私語聲。
至於話題,當然還是圍繞著突然出場的常浩南。
但很快,從會議桌靠末端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上,傳出了一個聲音:
「我突然想起來,常院士以前好像確實發表過一篇跟高超音速有關的論文……」
請刷新本頁!
其中,陳宏的臉上更是寫滿了難以置信:
「論文?」
他稍微停頓了片刻:
「常院士的論文一共也沒多少數量,我應該全都看過才對……」
方才說話的是於鴻儒院士的另一名得意弟子,也是姜宗霖的師弟,李**。
因為剛剛加入力學所沒多少年,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小透明的角色。
現在突然成為整個會議室的焦點,還讓他有點不太習慣。
「是很多年以前的論文了,我也是無意中才看到過的……」
儘管早在90年代末,華夏國內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知網這樣的論文檢索軟體,但是在2005年這會,其資料庫還相當不完善。
很多論文,尤其是上世紀的論文都無法檢索出結果。
李**一邊說著,一邊在眼前的筆記本電腦上操作了一番。
然後調轉180°:
「就是這篇,1996年發表的,《雙模塊下頜式內轉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布局研究》……」
電腦屏幕本來就不大,陳宏和李**之間距離又遠,實在看不清上面的具體內容。
請刷新本頁!
「1996年……」
陳宏稍微眯了眯眼睛:
「常院士1976年生人,那會周歲才20,算算的話應該還在讀……大三?」
此話一出,整個會議室里的氣氛頓時有點繃不住。
一來是年代太過久遠,除去極少數領域之外,十年前的論文其實都很難對前沿研究提供什麼有用的指導。
二來……
大三實在是有點太年輕了。
工程學這東西很吃經驗,大家都知道常浩南第一次正經參與項目是在96年末到97年初。
所以發表在這之前的文章,確實很少有人專門關注。
也難怪陳宏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
就連李**,在重新過了一遍摘要和結論之後,也是有些無奈地說道:
「好吧,這篇論文重點研究的是跨音速段的情況……只是在最後才提了一句,說同樣的設計方式可以被擴展到更快的速度範圍,但超過五倍音速之後,就因為難以復現實際飛行條件,無法進一步保證準確性了……」
然而,這無意中的一句話,卻讓坐在前面的姜宗霖和陳宏同時眼前一亮。
倆人雖然剛才爭論得很兇,但平日裡關係其實還行。
請刷新本頁!
最後,還是姜宗霖率先開了口:
「96年的時候就能提到復現飛行條件這個說法,看來常院士還真是從那時候就對高超音速問題有過研究啊……」
其它還蒙在鼓裡的人這會也頓時醒悟過來。
實際上,常浩南當年剛剛重生,腦子裡大部分還是上輩子和JF22風洞項目相關的知識。
因此在撰寫那篇論文時,幾乎是本能性地就寫出了一些在當年還沒有廣泛流傳開來的專有名詞。
嚴格來說,應該算是失誤。
然而過了近十年之後再回看,反倒成了他具備十足前瞻性的證據。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了屬於是。
……
就在眾人之間的討論重新熱烈起來時,一陣紛亂的腳步聲從外面的走廊傳來。
其中還摻雜著於鴻儒院士洪亮的笑聲。
顯然,他們剛才一直討論的正主,已經到位了。
果然,僅僅幾秒鐘後,兩扇房門被兩名工作人員同時拉開,以於院士為首的一行數人出現在門外。
而旁邊一位明顯年輕的,顯然就是常浩南。
請刷新本頁!
「您請……」
隨著一番客套,二人一前一後進入會議室。
桌邊的十幾人也緊跟著起身,以示歡迎。
好在會議桌寬度足夠,常浩南便直接加了張椅子,落座在於鴻儒旁邊。
形成了兩個首位的布局。
至於同行的其餘幾人,都是常浩南的安保和隨行人員,並不參與本次會議。
各自落座之後,於鴻儒很快重新進入了正題:
「常院士今天來的正好,我們所的兩位得力幹將,剛才還在討論超高速風洞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
他一邊介紹情況,一邊示意了一下會議桌兩邊的姜宗霖和陳宏:
「現在,上級既然要搞實用性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那不如就由你這位『評委』,來指導一下我們後面的工作?」
儘管上級在口頭通知當中並沒有明確整個項目到底以哪個單位為主,但從工作開展的角度而言,肯定是要讓風洞去配合飛行器的研發,而不是反過來。
況且剛才在路上,於鴻儒也已經聽說,上級正是在聽過常浩南的報告之後才做出了上面的決定。
所以出於穩妥起見,他還是選擇先用玩笑的態度稍稍示弱。
而對於常浩南來說,坐在這力學所的會議室里,簡直就跟回了家一樣——
請刷新本頁!
其實用不著什麼具體業務層面的指導。
只要給出確定的方向,以及理論基礎就行。
「指導工作不敢當……」
他擺了擺手,態度謙虛地道:
「來這裡的路上,包括前面一段時間,我已經看過不少有關JF系列超高速風洞的情況報告,還有姜研究員和陳研究員二位的論文,自問在風洞工程方面還是個新手,需要向各位多多學習……」
不過,一句話說完,語氣又突然嚴肅起來:
「關於高超聲速飛行器,我的想法是分階段推進……首先拿出一種速度在5馬赫左右、採用軸對稱錐形體或雙錐體的入門級高超聲速武器,同時利用相關研究反哺航天領域,實打實地向上級證明我們這個項目的意義……
「所以,這一階段對於超高速風洞的性能要求,是氣流速度在3-4km/s,總溫不低於4500-5000K……我知道貴所有一種激波反射技術,可以解決正向爆轟入射激波衰減嚴重的問題,讓風洞達到這個性能指標……」
聽到這裡,姜宗霖的眼神逐漸亮了起來。
這正是他剛才的主張。
但幾乎是緊接著,常浩南又話鋒一轉:
「但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對飛行器設計起到指導作用,還需要保證足夠長,至少是兩位數毫秒級別的實驗時間,這一點可以藉助起動激波反射控制技術和)激波/邊界層污染抑制技術來實現……」
「另外,還需要風洞能夠以相對高的精度復現測試數據,這個就需要陳研究員提出的多基頻干擾波系適配算法,至於硬體層面……我可以通過特殊渠道解決高靈敏度新型熱電偶的供應,當然長期來講,還是要實現國產化更加穩妥……」
「……」
陳宏的嘴角也跟著划起了一個弧度……
然而,於鴻儒卻逐漸感覺出了一點不對味——
聽對方這意思,顯然是想全都要。
當然,以後有資源了嘛,這倒是無可厚非。
關鍵問題在於……
這位常院士對於力學所的研究情況,怎麼好像比我們自己還了解的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