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1108【漠北劇變】
2024-11-03 14:20:45
第1113章 1108【漠北劇變】
在洛陽賣掉三顆玫瑰石,王崇度、李祖洽等人就離京了,急著趕回去組織淘金客前往澳洲。
正值此時,軍情司收到一封電報。
韓世忠發來的電報!
石元公已經告老還鄉,由馬擴接任他的職務。
馬擴與張廣道、李寶等人,急匆匆前往垂拱殿的偏殿,跟內閣眾臣一起參加御前會議。
平時負責情報匯總分析的馬擴,為眾人做基本介紹:「克烈部的杯祿汗在突圍時受傷,回到部落不久便死了。此人有三十多個兒子……」
歷史上,杯祿汗有四十個兒子,這個時空還沒來得及生那麼多就去世。
其中一個兒子王罕,此時才十三四歲。
「杯祿汗當初統一克烈部,有很多部落並不是被他武力征服的。為了鞏固統治,杯祿汗廣封諸子,派兒子們去統治各部,跟其治下的一些小部落矛盾日深。」
「這次就是有一個小部落叛亂,趁著杯祿汗出兵蒙古之際,把杯祿汗的行蹤透露給蒙古人。蒙古人趁著克烈部大軍還未完成集結,埋伏突襲打敗克烈部。杯祿汗的妻子和幾個兒子皆被俘……」
「杯祿汗在突圍之後重傷而死,其長子脫里、兄弟菊爾汗聚兵抵抗,跟蒙古人交戰多次、割地議和。」
「蒙古大軍退去,脫里自稱繼承杯祿汗位,並派遣使者到韓世忠那裡請封。他的那些兄弟不服,被他一口氣誘殺了二十多個,趁機兼併兄弟的部眾和草場……」
眾臣聽得一驚,這是個狠人啊,二十多個兄弟說殺就殺。
「脫里的叔叔菊爾汗老謀深算,沒有去參加脫里主持的會盟。在得知脫里殺了二十幾個兄弟之後,菊爾汗立即聯合各部發兵。脫里剛剛兼併兄弟的部眾,人心不穩,軍心混亂,被打得一敗塗地,帶著殘部投靠了蒙古人。」
「蒙古出兵相助,幫脫里奪回汗位,趁機又割走克烈部大片草場。」
「菊爾汗被脫里和蒙古聯軍擊敗,帶著殘部南下投靠了韓世忠,並請求我大明出兵相助……」
這裡的菊爾汗當然不是耶律大石,而是克烈部前任酋長杯祿汗的弟弟。
馬擴指著漠北地圖說:「現在的漠北,是蒙古諸部一家獨大,克烈部已經被打得四分五裂。脫里雖然從蒙古借兵,再度名義上統一克烈部,但他殺戮兄弟、兩次割土,在克烈部非常不得人心。」
事實上,除了脫里的叔叔菊爾汗投奔韓世忠,脫里的另一個兄弟也可力合剌,也率殘部往西投奔了安西都護府北邊的乃蠻部。
請刷新本頁!
這個消息,大明朝廷還不知道。
眾臣看著地圖聽馬擴講解,很快都明白了漠北局勢。
李寶說道:「這一系列變故太快了,韓世忠和岳飛都來不及阻止。如果我們坐視不管,蒙古人極有可能統一漠北。」
歷史上,克烈部的叛徒,是引導塔塔爾部埋伏突襲,把克烈部給搞得四分五裂。當時的蒙古諸部,也被金國和塔塔爾部壓制,勉強自保卻無力擴張。
如今,塔塔爾部和金國都沒了,實力更強的蒙古諸部,面對四分五裂的克烈部自然不會放過機會。
一番討論之後,朱銘做出決定:「明年兵分三路北上,東路岳飛,中路韓世忠,西路劉錡。岳飛直取蒙古諸部。韓世忠和劉錡先打克烈部,再揮師東進與岳飛匯合作戰。還是李彥仙做主帥,但漠北太遠,李彥仙坐鎮臨潢在後方調度即可,具體如何作戰由前線將領決定。」
李彥仙領命。
他做主帥打新疆未盡全功,沒拿下伊犁就奉召回京了。
這次再度擔任主帥,而且只在漠南坐鎮,基本上就是撈點軍功就回來,今後跟張廣道、李寶一樣不再領兵。
閣部院大臣們陸續散去,回到各自衙門商量具體方案。
至於岳飛和韓世忠,在收服漠北之後,也要雙雙升官回京。他們在漠南擔任都護已有十年,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否則遲早要變成軍閥。
今後再有什麼大戰,比如覆滅西遼什麼的,多半就是岳飛或韓世忠擔任主帥。兩人輪著來,等在西域多打幾次勝仗,也一樣不會再上前線領兵。
讀者老爺們不愛看打仗,漠北的詳細戰事就不寫了。
當然,大明出兵之前,須得先派使者。
請刷新本頁!
兩撥使者,分別北上。
一撥使者跑去斥責蒙古部,讓他們歸還今年侵占的克烈部地盤。
一撥使者跑去克烈部,痛斥脫里殘殺二十多個兄弟的行為,勒令脫里明年親自到洛陽來請罪。
對方肯定不願意啊,那就別怪大明出兵了。
……
卻說李祖洽途經楚州,一番忽悠之後,一百多個族人願意隨他出海。
都是被淮南案牽扯的李氏子弟,很多已經失去科舉資格,剩下一些也是因為家道中落。
尋寶三人組,也派人回山西老家,各自招來數十個同族同鄉。
他們麾下的那些船員,同樣在召集同鄉出海。僅這些人的同族、同鄉,就有600多人。再加上閩粵兩省被金子吸引的貧民,第一波前往澳洲的人數,出乎意料的達到1300餘人。
尋寶三人組那幾艘船不夠裝的,畢竟還要帶許多物資過去。
於是乎,他們又吸納了兩個閩粵海商加入,組成一支擁有15條船的船隊。
順便一提,福建和廣東兩省,那些沿海疍民已經消失了。
如果有得選,誰願意一直做疍民啊?
一部分疍民去了台灣,一邊耕種一邊打漁。
請刷新本頁!
朱康招募移民非常瘋狂,每年都會從閩粵招走五六百。若非朝廷禁止廣西漢人遷走,朱康多半還會打廣西的主意。
甚至有一些多次落榜的閩粵秀才,主動跑去南豫國投靠朱康,因為去了真的能夠得到重用。
他們在南豫國興建文廟和武廟,推廣大明的各種書籍,今後還打算設立科舉制度。
如今的南豫國,有兩套行政體系。
一套模仿大明,強制推行儒學,扶持佛教和道教,用來治理朱康的直轄領。
一套延續占城舊制,流行婆羅門教和佛教,存在著許多的土邦王公和世襲貴族。
遲早要生內亂,朱康還得再打幾場,鎮壓那些不聽話的土邦王公。
當然,也有一些王公貴族,主動接受中華文化。
說穿了就是慕強和畏強,他們模仿漢人的穿著打扮,追求漢人的各種時尚風潮。同時又繼續信奉婆羅門教,兼著信奉一下佛教,對儒家和道教沒啥興趣。
這一類土邦王公,只要朱康不出兵去打,他們自也不會主動叛亂。
說是土邦王公,其實就一兩個縣的地盤。
就連朱康的直轄領,也僅僅只有三四個縣那麼大,靠著海貿收入和土邦貢金,才勉勉強強維持軍隊開銷。
不過朱康的存貨還不少,他征戰真納的時候,不但搶到許多財貨,而且還獲得了真納的戰爭賠款。另外,他從交趾出兵南下的時候,也是帶了大量錢糧離開的。
等到直轄領的漢人越來越多,土地快要不夠分的時候,朱康就會再度出兵。
請刷新本頁!
還不能瞎雞兒亂打,否則那些土邦王公必然抱團。
可以先提高賓童龍國王的貢金,再以不遵王命為理由去征討。其他王公本來就對那港口眼紅,指不定還會幸災樂禍。
又或者挑撥賓童龍國王和王子的關係,讓他們父子、兄弟內鬥,打得一團糟了朱康再出手。
把賓童龍變成直轄領,霸占那裡的港口利潤,把土地分給漢人移民,朱康在南豫國的實力就能翻倍。
「升帆!」
南下澳洲的船隊,在賓童龍補給了淡水,張滿風帆漸行漸遠。
這裡雖然在土邦王公的統治之下,港口卻已有了一些中式建築,都是閩粵兩省海商過來開設的店鋪。
港口和碼頭就更不得了。
停靠在港內的商船,十艘裡面有八艘,都是漢人商賈的船隻。碼頭上來來往往,也能看到許多漢人商賈和船員。
自從三佛齊滅國之後,漢人海商迅速侵占市場份額。
他們的商戰手段簡單粗暴,各大海商、陸商聯手壓價,逼得外國來華船隻賤賣商品。
幾年下來,外國來華商船越來越少。
阿拉伯、塞爾柱海商,往往在印度和錫蘭就把貨賣出,頂多也就把船開到馬六甲海峽。而南洋海商,也大多被逼得跑印度航線。
從廣州到南洋的商路,已經被漢人海商給霸占了!
現在的情況又有些變化。
把外國海商逼走之後,大明海商開始激烈內卷。而且出海跑船的越來越多,大海商們想要壟斷已不可能,這導致海船租賃業務愈發興盛。
即船主自己不賣貨,或者少賣貨。他們把船艙分成好多份,租給沒錢買船又想搞海貿的小商人,只要不遇到海難就穩賺不賠。
有可能在同一個船艙內,裡面的貨物就分屬十幾個不同的小商人。
這種模式,在北宋就有,但並非主流。
如今卻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人東拼西湊一兩百貫錢,就敢租賃艙位買貨出海闖蕩。遇到同類貨物過多時,往往賠得血本無歸;可如果運氣好的話,有可能就是五倍、十倍的利潤。
尋寶三人組這次去澳洲,就有十幾個淘金客,是做海貿欠了一屁股債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