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多多益善!
2025-01-13 16:27:51
第737章 多多益善!
林大帥又望著島山城後面的太和江,對麻貴問道:「你說山上有水麼?」
麻貴指著一條通往山城裡的壕溝答道:「從地貌看,這山也不大,本來應當沒有水源。
所以倭寇才會挖掘了這條壕溝,將太和江水引入山城,又在壕溝上面修建了石壘進行防護。」
林大帥若有所思的說:「這裡地勢同樣很難攻打,不過可以盡力找一些病死的騾馬牲畜,扔到壕溝里!」
這條污染水源的毒計在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明顯效果。
但誰知道攻城戰會不會打成長期圍困戰?林大帥也算是進行兩手準備。
親自勘察完島山城的地形後,林泰來看著還有點時間,便下令拉來一門大將軍炮,近距離對島山城進行嘗試性轟擊。
結果效果也不甚理想,因為島山城地勢高,平射打不到城上,打在山體上用處又不大。但若火炮仰角太大,同樣很難瞄準打進城裡。
其實山體本身並不算很高,或許也就百十米,甚至還可能不到。
但這種從山下向山上仰攻的形勢,確實對火炮很不利。
如此林大帥對麻貴嘆道:「看來倭寇與我軍打了這麼多場,也打出經驗來了,知道如何儘可能克制我軍優勢。」
麻貴提議說:「西北方向就是鶴城山,可以嘗試將重炮拉到鶴城山上,朝著島山城進行轟擊。
大軍主營就在鶴城山下,回去的時候正好也可以試試看。」
於是林大帥便下令鳴金收兵,今天主要軍事行動結束,清除了倭寇外圍據點,收復了蔚山老城。
等回到主營後,官軍又運了二十門大將軍炮上鶴城山。
而後將這些重炮對準了島山城方向,憑藉炮手經驗調整炮口角度後,狠狠轟擊了一陣。
在這個距離,已經看不清楚火炮轟擊的效果,只能通過島山城上倭軍的反應來判斷。
林大帥和麻總兵都站在高處,仔細對島山城觀望了一番,卻見守城倭軍沒受影響,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
麻貴收回了目光,開口道:「應該是沒打中島山城內,還要繼續調整炮口。」
請刷新本頁!
於是在調整炮口角度之後,又對島山城進行了一輪轟擊。
這次效果就十分明顯了,卻見島山城上三之丸和二之丸的倭軍像是炸了鍋似的,仿佛沒頭蒼蠅慌亂的跑來跑去。
麻貴滿臉喜色的說:「這次打中了!明日將所有大將軍炮都運上來,炮口依照這個角度齊轟!」
在林大帥的刻意調集之下,此時蔚山這邊重炮約有四百多門,大部分都是大將軍炮,少部分是虎蹲炮,都是車載的,各種彈藥二十多萬斤。
不過林大帥沒有回應麻總兵的話,依然望著島山城沉吟不語。
「還有什麼不妥?」麻貴問道。
林大帥指著遠處的島山城說:「如今倭寇也不是剛剛與天兵交戰的倭寇了,對火炮應該已經有所適應,何至於如此驚慌?」
麻貴茫然,這有什麼問題麼?大帥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林泰來皺著眉頭開口道:「倭人素來狡詐,同時也很善於學習和總結,不能始終以老經驗來看待。
有沒有可能,剛才重炮第一次試射時,其實已經打中了島山城。只是倭兵故意不動,用以迷惑我們?
而第二次試射並沒有打中島山城,倭兵卻又故意做出驚慌亂跑的模樣,欺騙我們以為打中了?
如果我們上了當,就會一直以第二次試射的角度進行轟擊,其實沒有半點殺傷力。」
麻貴:「」
只是簡單粗暴的開炮轟擊而已,還要玩心眼子玩到這種地步嗎?
請刷新本頁!
我就不信到了實戰時,倭兵面對精準的炮火轟擊時,還能全部做到鎮靜自若、紋絲不亂動。」
麻貴先答應了下來,轉而又道:「總而言之,重炮從鶴城山這裡肯定能打到島山城,這是好事。
就是鶴城山上與攻城前線溝通不便,與攻城官軍協同起來比較費力,只怕一天也打不了幾個輪次。」
林大帥沒有答話,心裡默默的盤算著什麼。
從鶴城山下來的時候,林大帥突然對麻貴說:「老麻啊!你做得很好!彌補了我的疏忽之處!」
麻貴聽到這句話,頓時極其受寵若驚!
向來十分挑剔的林大帥居然這樣直截了當的進行表揚,這是積攢了多少功德才能換來的?
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麻總兵語無倫次的回應說:「如果在下哪裡做的錯了,下次一定繼續!,啊不,如果是哪裡做得好,下次一定改正!」
林大帥又詳細補充道:「我是想說,你收留朝鮮義兵這件事,做的非常好!」
麻總兵發自內心的迷惑不已,前兩天大帥還埋怨自己收留了三千多毫無卵用的朝鮮義兵,今天怎麼就又開口表揚了?
大帥這情緒變化,怎麼如此反覆無常?
不過作為一個老軍頭,麻總兵很快就有所猜測,難道想用朝鮮兵當炮灰,去填島山城的通道。
不過以朝鮮兵的戰鬥意志和水平,麻總兵並不覺得他們具備攻城的能力。
而後又聽到林大帥說:「附近還有沒有朝鮮義兵?暫時一起收了吧,目前也不差這點軍糧。」
請刷新本頁!
同時官軍又收留了五百多前來投奔的朝鮮義兵,加起來義兵總人數達到了三千七百多人。
據說還有很多渴望投奔大明官軍的義兵,正在趕過來的路上。
雖然林天帥在朝鮮國上層中的形象越來越有爭議,但架不住林天帥手裡有糧。
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春季,只要被大明官軍收留,就能保證有口飯吃,不至於被餓死。
林天帥把三千七百人分成了四支敢死隊,每隊八百人。
其餘的幾百人則組成了督戰隊,貌似要執行以朝制朝,這反而讓不少朝鮮人感到了放心。
兩日後清晨,大軍飽食過後,以麻貴部在正面,李如柏部在西面,合圍島山城。
同時又派標營葉邦榮部,前往太和江上游警戒和監視,防止西生浦倭軍乘船親來支援。
在規定的時辰,鶴城山上三百門火炮朝著島山城進行了幾輪轟擊。
等炮聲停歇後,大明官軍就從正面和西面兩個方向衝上去,進行試探性的攻城。
不得不說,這種倭式山城確實遠比正常的城池難打。
一般城池都是平地起城牆,攻打也是從平地上攻城。而島山城這樣的堡壘,只能沿著山道向上進攻,困難可想而知。
更何況倭軍完全根據習慣,在牆壘上設置了大量射擊孔,可以用火銃進行密集射擊。
這時候林大帥也不講究身先士卒了,只在後面來回督戰。
請刷新本頁!
但地形優勢在這裡擺著,難打就是難打。
從早上一直打到午前,大明官軍輪換了三次,依然沒能攻下島山城最底層的三之丸。
林大帥便下令暫停進攻,讓將士先用餐補充體力。
隨即把幾個不記得名字的朝鮮義兵將領叫了過來,訓示道:「我大明天兵不養吃閒飯的人!」
幾個義兵將領面面相覷過後,不約而同的低頭裝傻。
林天帥繼續說:「上午我大明天兵輪番攻城,如今人困馬乏需要休息,也該輪到你們義兵上前攻城了!」
幾位義兵將領嘆口氣,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天兵養著他們義兵吃飯,肯定也會讓他們賣命。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繼續裝傻沒有意義,他們拒絕不了來自天帥的命令。
而後又聽到林天帥畫大餅說:「如今倭寇全滅指日可待,全羅道慶尚道無官府管理。
若爾等能登倭城立功,本帥可以做主,扶持你們掌管各地軍政。」
不管大餅是不是真的,反正林天帥把有功必賞的姿態擺出來了。
如此別無話說,將近四千朝鮮義兵在到山城下列陣待發。
幾位帶隊的義兵將領不用過多交流,只用一個眼神就能明白了彼此的心思。
請刷新本頁!
至於攻城,到了城壘下面裝裝樣子,比劃幾下,意思意思就得了。
連大明官軍精銳打了一上午,都沒能破城,難道還指望他們這些義兵破城?
等到午時,鶴城山上的火炮按照命令再次對島山城進行大規模炮擊。
等炮擊停止後,朝鮮義兵舉著巨盾和長梯,攜帶著弓箭、火銃、燃燒工具,沿著山道向上沖。
尤其在側開突出的雙層城門處,更是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說是激烈,可能這些義兵的喊聲比較激烈。
站在山下遠遠看去,表面上一切仿佛就是上午的翻版。
麻總兵無奈的對默默督戰的林大帥說:「這些朝鮮義兵作戰真的不行,派他們攻城就是浪費時間。
在下收留他們,原本只是指望他們幫著運輸輜重、搭建營地而已,真沒指望他們戰鬥。」
話音未落,突然又從鶴城山方向傳來了霹靂轟雷般的密集炮聲。
鶴城山上三百門重炮突然又開始了猛烈轟擊,炮聲甚至比前兩次更加密集。
麻貴大驚失色,下意識的說:「怎得又開炮了?」
本方官兵還正在攻城,這時候大規模炮擊,那不是連本方人馬帶敵城一起打麼?
難道是指揮協同出了問題,所以犯下這種巨大失誤?
請刷新本頁!
正在攻城的義兵聽到了炮聲,又看到了身邊不遠處出現的彈坑。
茫然過後不需要命令,三四千義兵嚇得轉身就往山下跑。連督戰隊都不管軍紀了,一樣轉身往回跑。
但義兵們剛跑到山腳下,就看到遠處一排排的大明官軍,舉著數百隻三眼銃對著自己。
有幾個通事縱馬來回奔馳,用朝鮮語大喊道:「天帥有令!退回者格殺勿論!登城才能活命!」
還有不信邪的數百義兵繼續衝過來,兩大隊舉著三眼銃的大明天兵毫不客氣的點火發射。
三眼銃效果有點像是後世的那種散彈槍,一打一大片。一百多支三眼銃齊射後,數百頭鐵的義兵紛紛倒地。
幾名通事又一起大喊:「攻城!攻城!登城才可活命!
只要活著登城,州、郡、縣、里之官職按功行賞!」
身處這種不開闊的地理環境,義兵想四散潰逃也做不到。
在大明天兵的死亡威脅下,三千朝鮮國義兵無可奈何,別無選擇。
只能再次轉身,撿起扔掉的巨盾和器械,冒著友軍的猛烈炮擊,重新向上攻擊。
在城上防守的倭兵大都尋找背對鶴城山方向的掩體,躲避炮擊了。
放哨的倭兵便看到下面敵軍又衝上來攻城,甚至還沒衝到牆壘下,就有數十敵軍被自家火炮彈丸轟得倒地不起、生死不明,此時倭兵的心態都有點懵逼。
這是什麼神風敢死隊?朝鮮兵要是有這麼勇,又何至於去年被連破八道?
於是戰場出現了奇觀的一幕,敵我雙方冒著至少上百門重炮不分敵我的轟擊,在牆壘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半個多時辰後,在後面營帳里小憩的林大帥仿佛聽到了歡呼聲。
在外面督戰的麻貴走了進來,興奮的稟報說:「那幫義兵真攻破了第一層城牆!倭兵紛紛向第二層潰退!」
林大帥站了起來,「速速派預備隊官軍跟進突擊,擴大戰果!」
麻貴連忙道:「已經讓預備的官軍往上沖了!」
林大帥又關心的問:「義兵還剩餘多少人,還有能力繼續攻城麼?」
麻貴苦笑道:「尚未統計傷亡情況,但據說目測活命者不到千人了。」
對此麻總兵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為將數十年,從未碰上過這樣用兵的。
極度的冷血殘酷,等於是直接拿兩千多條人命交換一道城牆,但也真是管用。
林大帥嘆口氣,很惋惜的說:「這些朝鮮義兵也都算是英雄好漢啊!
事後要好生厚葬了,本帥會親自寫祭文悼念他們,然後在此地刻碑留念。
對於這樣的英雄好漢,應當儘可能多招納一些,老麻你要上心。
本帥用兵,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