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758章 不得不封爵

第758章 不得不封爵

2025-02-03 14:31:53
  第758章 不得不封爵

  眼看夜深了,林泰來就準備散席。

  但是陳太監卻沒有離開的意思,忽然又問:「小小倭國怎麼會有那麼多白銀?三百萬兩都能賠的出來?」

  沒別的意思,就是好奇,想多了解一下世界地理知識。

  林泰來答道:「倭國雖然地狹民窮,物產不豐,但金銀礦山卻極其富饒。

  比如倭國最大一座銀礦名曰石見銀山,據說年產白銀百萬兩。」

  陳太監在大內身居高位,也算是見多識廣了,但聽到「年產百萬兩的銀礦」這個介紹,也吃驚的睜大了眼睛。

  難怪不叫銀礦,而叫銀山!可不就是一座白銀山麼?

  「這個銀山在哪裡?」陳太監求知慾十足的詢問。還是沒別的意思,就是想知道銀山距離大明遠不遠。

  林泰來詳細的回答說:「石見銀山與朝鮮國隔海相望,在倭國各地區里,這裡算是距離大明比較近了。

  其實大明官軍距離銀山更近,只需要行軍數日,就能抵達石見銀山。」

  臥槽!陳太監震驚的說:「石見銀山周邊居然有大明官軍?」

  林泰來微笑著說:「大璫可曾記得,前幾個月大明冊封過一個叫小西行長的倭國領主?

  此人領地有筑前、筑後、肥前、肥後四個地方,其中筑前位於倭國九州和本州之間的咽喉之處。

  我大明負責護衛小西行長的八千官軍,就駐紮在筑前。而從筑前出發,數日即可抵達石見銀山。」

  陳太監久久無語,你林天帥這樣部署,絕對是故意的吧?絕對有預謀的吧?

  林泰來又說:「倭國不但有銀山,金山也很富饒,不過最大的佐渡金山距離有點遠。

  但九州島的島津家領地中,也有非常可觀的金山,距離受我大明冊封的小西行長很近。

  如果從小西行長的領地出發,數日即可抵達金山!」

  陳太監下意識的答話說:「這麼說來,八千兵馬有點少了?」

請刷新本頁!


  倭國執政豐臣秀吉年老體衰,活不了幾年,等他死後倭國必生內亂,到時才是趁虛而入的最好機會,可以事半功倍也。」

  陳太監深深嘆服,「當初看書,不知國士無雙作何解,今日見到林九元,方才明白了。」

  林泰來:「」

  陳太監你最好是正面評價,不是暗搓搓內涵。

  次日林泰來繼續從通州出發,半日後抵達東便門外接官亭。

  來自朝廷的正式迎接是在這裡,至於昨天的陳太監,那是皇帝私人的使者。

  迎接隊伍由兵部尚書葉夢熊親自領銜,此外還有禮部、戶部、太僕寺的官員,朝廷算是給足了大勝歸來的林經略臉面。

  葉大司馬奉上一首讚頌詩詞:「遙傳上將臨邊日,秉鉞登壇殺氣銷。萬虜投戈歸絕域,三軍奏凱徹中朝」

  林經略以詩回復曰:「天子今命我,東國討扶桑。戰勝廟算多,殺伐天威張。

  平生懷忠義,兵車何煌煌。行行振長策,永令波不揚。」


  全文平平無奇,毫無出彩之處,跟在朝鮮國弄的那些詩詞的張揚浮誇風格完全不同。

  畢竟大明林天帥又變成了朝臣林泰來,天子腳下不能像是在朝鮮國那樣肆意妄為了。

  詩文開篇就是「天子」,後面又是「忠義」,朝臣們都紛紛感慨,連林泰來都知道要低調了,可見這次功勞太大。

  表面禮數結束後,林泰來和兵部尚書葉夢熊並騎而行,邊走邊說話。

請刷新本頁!


  「近來京中可有什麼大事?」林泰來習慣性的問道。

  葉夢熊答道:「九元君你又不在京中,能出什麼大事?」

  林泰來感覺自己被內涵了,但他沒有證據。

  而後葉夢熊又說:「九元君你這次回朝,大概封爵不可避免了。」

  如果以林泰來之科名、資歷按部就班,前途是非常明朗的,無非就是侍郎、尚書、入閣,能不能當首輔看命。

  偏生林泰來立了這麼大軍功,反而成了前程的變數了,文臣以軍功封爵後路子怎麼走,沒多少慣例可遵循,也沒什麼明確制度。

  比如說爵位是設在武勛體系內的,文臣封爵後到底算文官還是武勛,這定義就是模糊。

  林泰來便答道:「我大明也沒有硬性規定,文臣封爵後不能再繼續做文臣了吧?」

  葉夢熊說:「但終究還是太高調了,再說沒有典制規定的結果就是,該怎麼辦全靠眾人一張嘴來說。

  這世上總是會有心懷不滿的小人,不停進行非議。


  他們肯定要說,封了爵就是武勛,不該繼續在文官班位;或者說封爵後就當避嫌,不該再位列中樞。」

  當過朝臣的都知道,按照朝廷的一般辦事原則,遇到難以決定的事情,就優先遵循前例。

  大明文臣以軍功封爵的先例就那麼三個,偶然性太強,參考意義也沒那麼大。

  王陽明平了寧王之亂後,封為新建伯,最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和南京左都御史。

請刷新本頁!


  另外還有個文臣封爵例子,乃是林泰來的純正同縣老鄉徐有貞,不過並非是因為軍功。

  當年這徐有貞封為武功伯後,文臣官職還當到了首輔。

  按道理說,徐有貞這個「文臣封爵還能入閣」的先例可能最適合如今的林泰來引用,但是徐有貞的名聲太差了。

  徐有貞的武功伯爵位是靠著逢迎英宗復辟換來的,而且還參與了誣殺救國大功臣于謙,這事都被時人比喻為「秦檜莫須有殺岳飛」了。

  打死林泰來,也絕對不可能引用老鄉徐有貞為先例。

  於是林泰來對葉夢熊嘆道:「我本意只是為國殺敵,沒有藉此獲取榮華富貴的想法。

  正如戚少保所說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如果朝廷一定要封爵,那我也抗拒不得,只能暫且接受了,然後再看情況。」

  進了崇文門後,葉大司馬向北走,看到林泰來還跟著自己,好奇的問道:「你長途奔波,今天不回家歇息,還跟著我作甚?」

  林泰來翻著白眼說:「當然是先去兵部繳還關防和王命旗牌!難不成還想讓我在京城裡指揮大軍?」


  兵部尚書葉夢熊:「」

  到了兵部,上交關防旗牌,辦完手續後,林泰來就不再是「右僉都御史假兵部右侍郎、經略遼東登萊朝鮮等處備倭事務便宜行事」了。

  而後林泰來又掏出一大本厚厚的冊子,對葉夢熊說:「這是東征功績簿,裡面登記了眾將的功勞和升賞推薦!

  給了你們兵部,你們也只能上報給內閣,乾脆我明天直接自行送到內閣算了。」

請刷新本頁!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正常情況下,將官功勞的審核確認和擬定升賞都是兵部的工作範圍。

  隨即葉大司馬意識到自己態度不對,連忙改口說:「九元君自為之!」

  當晚,林泰來回到李閣老胡同的林府休息,終於在自家踏踏實實的睡了一覺。

  次日林泰來並沒有巡視各衙署,也沒有在家接待各路訪客,而是直接帶著東征功績簿,從長安右門進皇城。

  然後一路穿過幾道宮門,來到內閣辦事。

  什麼?部院大臣為了避嫌,一般不會親自去內閣,以免招人非議?

  可是雖然林泰來「右僉都御史假兵部右侍郎、經略遼東登萊朝鮮等處備倭事務便宜行事」這項差遣沒了,但本官里還有一條是翰林院侍讀啊。

  翰林院和內閣都是一個系統的,身為翰林去內閣有什麼不能的?

  內閣大學士體面尊貴,自然不可能有人迎接林泰來,所以林泰來就只能自行踢開門帘,大搖大擺的走進文淵閣。


  為什麼是用腳踢開門帘?因為林泰來手上抱著厚厚的功績簿,騰不出手掀門帘。

  在門外侍候的中書舍人心裡暗暗吐槽,外人進了內閣辦事,大都是小心慎微,唯恐說錯一個字走錯一步路。

  但這林泰來來到內閣,卻硬是走出了惡客登門的感覺。

  「喲,諸公竟然濟濟一堂!」林泰來看著文淵閣中堂的情況,口中隨意的招呼道。

請刷新本頁!


  此時四位內閣大學士正坐在一起,準備聚眾開會的樣子。

  首輔趙志皋對林泰來說:「我等正要議論東征的後續事宜,如封賞、獻俘典禮等等,還有首期六十萬銀兩賠款的用處。」

  「說到封賞,看來是與我有關。這裡沒有外人,我也就不見外了。

  畢竟大丈夫在世立功名,誰又不想封妻蔭子?

  原本官職中品級最高的是正四品太常寺少卿,這次若能給我升為三品侍郎,我就非常知足了。

  我看禮部右侍郎就挺合適的,以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也符合常例。」

  如果不是功勞太大,政治、軍事、經濟三豐收,林泰來這個提議還是挺合理的。

  三輔張位略有陰陽怪氣的說:「只升為三品哪能酬功?應當升為超品才是。」

  次輔朱賡則解釋說:「皇上下旨,要內閣先擬定你的賞賜,大璫口傳聖意說當封為侯爵。」

  一般的大功,都是封個伯爵,前幾個文臣封爵都是伯爵。


  但林泰來這次四次先登、兩次斬將、三次生擒、殲敵十萬、撈回大量白銀和銅礦,功勞大到了給個伯爵都小氣的地步。

  但是國公的份量又太重,還是封侯最為合適。

  林泰來聽到幾位閣老的話,心裡嘆口氣,看來這次爵位是躲不掉了。

  自己才二十六歲,怎麼就封侯了,以後還怎麼進步。

請刷新本頁!


  幸虧萬曆皇帝現在不上朝了,不然只為自己在朝會站文臣東班還是勛貴西班,就要吵上半天。

  實在不行,封爵後就先回老家經營幾年,順便避開國本鬧劇,等萬曆皇帝徹底玩脫了再來收拾爛攤子?

  古人稱之為養望,到時候也來一個「泰來不出,如蒼生何」?

  說起來吳淞江故道疏通,海港開闢,胥江工業園區成熟,蘇州發展又到了一個關鍵時期,確實也需要自己坐鎮和把控

  林泰來正在胡思亂想時,卻見四位大學士齊齊看著自己。

  「你們都瞧著我作甚?」林泰來莫名其妙的說,「你們不是要開會議事嗎?不必管我,你們開你們的會。」

  眾閣老:「」

  這是內閣大學士開會,你一個外人站在旁邊合適嗎?再說還是討論你本人的事情!

  林泰來不耐煩的說:「又不是什麼機密事情,不就是討論如何給我封爵嗎?

  還能有什麼變故?我就不能在旁邊聽聽,第一時間分享浩蕩皇恩嗎?」

  眾閣老暗想,好像也有點道理?給林泰來封爵確實不是什麼機密?

  算了算了,趕也趕不走,還是趕緊開會敲定封號,把林泰來打發走得了。

  趙志皋率先開口說:「按照慣例,一般以立功地點為爵號,比如王陽明的新建伯,爵號就來自於南昌新建縣。

  這次林泰來在朝鮮立功,爵號肯定也是源自朝鮮,但又不可能是朝鮮侯,不然就與朝鮮王重合了,所以還是用朝鮮古稱最佳。」

  林泰來在旁邊插話說:「如果一定要給我封爵,能不能把封給朝鮮六王子的樂浪公爵位收回來,給他換一個其他爵號,然後把樂浪給我?我是真喜歡樂浪這個名號。」

  眾閣老真想站起來群毆一下林泰來,你當朝廷封賞大事是小孩子過家家呢?

  林泰來眨了眨眼睛,拍著胸大肌保證說:「我負責做通樂浪公的思想工作,保證他不鬧事,不給朝廷增加太多麻煩!」

  終於有三閣老張位忍無可忍的說:「你閉嘴吧!這是內閣開會,沒有你說話的地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