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名臣作傳
2024-10-31 03:47:56
第807章 名臣作傳
【在空印案上鄭士利侃侃而談,但可惜在當時他的每個意見都踩在老朱的雷點上。
第一,他認為空印帳冊蓋的都是騎縫印,並非是一紙一印,普通人很難拿到,而即便流散出去也幹不了什麼大事。
第二,部省之間的距離遠則六七千,近則三四千里,一次往返近乎一年,先印後書是權宜之計,而且由來已久。
第三,大明律當中沒有針對空印的法律,依此治罪恐難以服眾。
第四,國家培養一個合格官員很難,能居郡守位的官員都是至少傾十年之功,這些個能臣並非是草芥能割而復生。
只是事與願違的是,鄭士利的這封奏章並沒有起到他所期望的效果。
空印案的涉事官員並沒有被赦免,不僅如此,盛怒的朱元璋還對他進行了追罪,鄭士利因此獲罪流放,就連他那剛出獄的哥哥也被一起牽連,追加了個流放。
現代雖然大多用此奏章來質疑空印案是否是冤假錯案,但即便是放在古代,這封奏章也稱得上是在雷區跳舞。
這封奏章當中,如今現代常被拿起來說的是第二三條,即一個「由來已久」和一個「未嘗有空印之律」。
首先說「未嘗有空印之律」就有點詭辯的意思了,大明律當中固然沒有空印罪,但對如何造冊如何用印是有明確規定的,空印本身就是對這些用印條例的違反,說沒空印律顯然只是託辭。
至於說「由來已久」那更是雷區蹦迪,咱們之前簡述明初斷言「元失天下以寬」的「寬」是指法度廢弛。
這種用元朝法度廢弛來為今朝開脫的手段屬實是嫌自己命長了,也是生怕老朱不多想:就是合著你還在懷念「我大元」?
但即便如此,最終鄭士利也不過只是判了一個流放,而從其兄長是空印案涉事官員都能坐牢坐到刑滿釋放,就足以看出來空印案在當時並不是那麼的談之色變。
這個結論反倒是會襯的另一個人頗為尷尬,即永樂名臣方孝孺,畢竟前面也說了,方孝孺的老爹方克勤就是因為空印案被誅的。
而事實上,如今所知的大部分有關空印案的內容也是來自於方孝孺。
在方克勤被誅之後,當時的方孝孺懇請恩師宋濂為父親寫墓志銘,並為此提供了《先府君行狀》,宋濂以此為基礎寫了《故愚庵先生方公墓銘》。
在墓志銘當中,方克勤清廉正直,在濟寧任知府時一件布袍穿了十幾年,每日三餐僅佐食一盤素菜,最終離職時被百姓自發作歌「使君勿去,我民父母」挽留,而最終死因則是因為被一個叫程貢的官員誣告貪污。
而眾所周知,明初朱元璋是說過「凡有大獄,當面訊,防構陷鍛鍊之弊」的,當時大案基本上都是親自面訊。
所以方克勤空印案這事兒,要麼是一個好官員在朱元璋面前含冤而死,要麼是一個好兒子為父親曲筆太多。
請刷新本頁!
也是因此,後來清修明史時將鄭士利和方克勤都單獨立傳。
不過相較而言,UP主更佩服的是《葉鄭傳》的這個葉,即洪武九年因星象上書而死的葉伯巨。
葉伯巨在洪武九年的奏章里要表達的意思相當明確,主要批評就三件事:
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
不同於鄭士利的東拉西扯,葉伯巨寫的至少算考證詳實,可惜朱元璋的回答只有一句:
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
這件事用現代的批評話說就是以天下為私產,小農意識暴露無遺。
最終葉伯巨被抓來時候恰逢朱元璋心情好才沒當箭靶子。
但就算如此依舊下了刑部獄,最終死在獄中,不得不說非常可惜。
若是能多活十幾年親眼見過《御製紀非錄》里藩王們幹的那些個破事兒,說不定能寫出來更加花團錦簇的文章罵一罵老朱家的米蟲們。】
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出來,明天子的心情愈發敗壞了起來。
老爹不說話,不過這都不妨大明皇子們低聲議論一番。
「那鄭士利流而未死,不然將其召回……」
朱棡最為乾脆,仰頭看了看光幕之後,縮著頭提了個這個建議,手上比了個切的手勢。
請刷新本頁!
「荒唐!那鄭士利以空談妄議國事而得罪,乃是清楚之事,如今無論是追回還是加責均不是好事,更遑論……更何況空印之事爹爹已有定論,何必再言其他?」
這話條理也很清楚,朱標都頻頻點頭,只覺得四弟所說與自己所想絲毫無差。
隨後就聽到朱棣繼續道:
「爹爹之憂乃是這方孝孺,為隱其父之罪,反倒陰比國事之置有失公允,全其子節而失以臣節。」
「與其召還鄭士利,不如召這方孝孺查明原委,勒令其不可顛倒黑白。」
朱棡看看光幕又看看四弟,「呵」了一聲不咸不淡道:
「永樂大帝好大的威風。」
這一句話頓時讓朱棣臉色由紅轉白再轉紅,眼看就要怒氣勃發起來,但朱棡還沒完繼續道:
「召這方孝孺,誰知道是真查明原委還是想提前與這有顛倒黑白之能的永樂名臣淚眼婆娑互相看一看?」
朱棣好懸一口氣沒噎過去,當即就想起身用最熟悉的交流方式與三哥好好說道說道。
朱棡也一時間有點後悔逞了口舌之利,但好在想想這裡不是演武場,於是趕忙面向另一旁:
「大哥也聽到了,俺也就隨口說說,說的又不是真事。」
朱標點點頭,但隨即也敲敲椅子扶手道:
「但也有間我等兄弟之嫌。」
這話也頓時讓其他人愁眉苦臉了起來,畢竟即便是朱棡也只是與弟弟不太對付,實際上並未真能仔細考慮那麼長遠的事。
大哥的這話也讓幾皇子不得不面對最終的非議,即分封太侈以及……
「爹,那紀非錄若真寫了,何不給兒等看看,好勤勉改之?」朱標小心翼翼的建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