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789章 最佳的使遼人選:蘇軾

第789章 最佳的使遼人選:蘇軾

2024-11-10 11:37:11
  第789章 最佳的使遼人選:蘇軾

  在天亮之前,張敦禮便被人發現,死於圈禁之地。

  他的死狀,極為痛苦。

  褲子裡全是屎尿,舌頭伸的老長老長,脖子裡的骨頭幾乎全斷了。

  關鍵是他的死法,極為詭異。

  他是自縊的。

  將蚊帳掛在房梁,打好了結,然後繞著自己的脖子,一層一層的繞緊,跪伏於地,實現的自縊

  這種自殺方式,顯然是極為困難,理論上是不可能靠個人的力量完成。

  而且,其頸部多處骨折,似乎也能說明些什麼。

  但,有關方面,迅速宣布前駙馬都尉、責貶登州團練副使、廣州居住罪臣張敦禮就是自縊的。

  而且,在宣布完畢後,就直接將其屍體,送到了城外的一個小寺廟中火化。

  理由是——此罪臣生前所乞。

  張敦禮不是自詡居士嗎?

  佛教徒死後火化很正常!

  ……

  風雨一直持續到了四月壬寅日(21),足足下了一天一夜,才陸陸續續的停下來。

  一場大雨,洗滌了汴京城。

  就連空氣,也變得清新起來。

  都亭驛內,耶律琚走出了憋悶已久的廂房,來到了街巷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汴京市井的空氣,耶律琚露出笑容來。

  在他身邊的耶律永昌,則已經望向了永昌坊的柳家老宅的方向。

請刷新本頁!


  不過,他今天是去不成永昌坊,與蟲娘相會。

  因為,今天他和耶律琚,需要與南朝的官員一起,前往汴京城外,去迎接從遼國運抵的白銀,並監督南朝官員清點、稱量、記錄。

  這關乎著新的交子發行。

  而老皇帝的征高麗大業,需要這些交子!

  隨著宋遼貿易,日漸密切。

  來自南朝的物美價廉的大量消費品,已經成為了支撐遼國的戰爭機器的關鍵原料。

  廉價的茶葉、瓷器、布帛……

  以及屬於奢侈品的紅糖、糖霜、玉液酒等。

  都是遼國大軍所需要的。

  特別是,如今遼國大軍,已將高麗開京外圍的據點,全部掃清,開京戰役正式開啟。


  大軍尤其需要賞賜,以激勵士氣。

  大遼更需要大量商品,來安撫、獎勵渤海、女直等部。

  讓他們配合遼軍的攻略,至少不要和前三次遼軍討伐高麗一樣出來搗亂、乃至於攻擊遼軍的後勤補給線。

  這都需要大量的南朝商品。

請刷新本頁!


  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白銀、黃金等硬通貨,被押送著來到南朝,變成交子,購買南朝商貨,再送回去,變成上京貴族們的賞玩之物,變成犒賞三軍的賞賜,變成賞賜女直、渤海乃至於高麗降順文武官員的物資。

  等待中,幾個報童捧著小報,從街巷的另一側出現。

  「賣報……賣報……」

  「京畿普降甘霖,汴河水位一日三漲!」

  耶律琚聽到這裡,就對著身邊的隨從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刻上前,掏出幾個銅錢,買下了一份小報,送到耶律琚手中。

  耶律琚接過今日的汴京新報,掃了一遍,前些天小報上,每天都在討論、議論的駙馬都尉張敦禮案,已經從小報上消失的乾乾淨淨,連一個字也沒有了。

  小報上,出現的內容,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趣聞、趣事。

  什麼新城南廂某地,出了個什麼樣的怪事,又或者開封府某縣出了個複雜的案子……

  小報上,十幾條不同的新聞、趣聞,足以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開。

  再配合頭版頭條,將京畿昨日降雨,完全推到了天子聖哲,感動上蒼,終降甘霖的報導。


  真真是讓耶律琚看了眼了,忍不住感嘆:「當年,魏王一案,主上若能有這般手段,何至於鬧到今天這地步?」

  大遼的魏王,早已經死了。

  但其身前身後的那些八卦秘聞,則在整個遼國朝野瘋傳。

  皇后蕭觀音的八卦,更是傳的到處都是。

請刷新本頁!


  這對皇室的打擊,不言而喻。

  尤其是太孫的名望打擊,更是無可估量。

  很多人都在說,可能太孫和前太子都不是當今天子的骨血。

  現在,遼國征討高麗的動力,有很大部分也是來自於此。

  老皇帝,希望通過開疆拓土,粉飾太平,來團結國中,同時也禰和矛盾,以便給太孫留下一個穩定的執政基礎!

  所以,在老皇帝心中,高麗必須滅亡!

  這事關國本!

  但偏偏……

  因為魏王的事情,鬧得太過喧譁,近乎人盡皆知。

  於是,魏王一黨,天天提心弔膽,擔心將來太孫即位,給自己拉清單。


  而梁王身邊的大臣,也天天提心弔膽,就怕魏王和親魏王的人,製造意外甚至謀刺梁王。

  蕭兀納,幾乎天天守在太孫身邊。

  太孫的飲食起居,趙孝嚴和王師儒,更是事必躬親,親自負責。

  而梁王黨,越這樣做,魏王黨心中就越不安——你們現在就這樣防著我們。

請刷新本頁!


  所以,大家在魏王死後,拼命的往宮中送美人。

  如今的皇后蕭坦思,以及皇貴妃蕭斡特懶,就是他們的傑作。

  大家的心思,只有一個——老皇帝再生個兒子吧!

  這樣大家就有盼頭了!

  奈何,幾年過去了,隨著老皇帝年紀越來越大。

  而宮中妃嬪們的肚子,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魏王黨急了!

  都開始想辦法,找出路。

  耶律琚就是因此,才會在刑恕的糖衣炮彈面前,敗下陣來,在這南朝安家置業,然後心安理得的將遼國的很多秘密,都告知南朝君臣。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當初但凡老皇帝辦事能利索點,有南朝君臣的這一手攪混水的能耐。


  事情也不至於鬧到如今人人自危的地步。

  在耶律琚身邊,耶律永昌聽到了耶律琚的感嘆,他呵呵兩聲,道:「劉兄難道沒有聽說嗎?」

  「嗯?」

  「前年,皇后曾乞主上,請以梁王養於膝下……」耶律永昌和皇室關係是很近的,所以他能知道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宮廷秘聞。

請刷新本頁!


  「主上起初是同意了的!」耶律永昌道:「但後來,王師儒等力勸不可……主上便改了主意!」

  耶律琚吁出一口氣,搖頭不已。

  若皇后能撫養梁王,有了親情的羈絆,魏王一黨也不至於擔心受怕。

  耶律永昌望向北方,悠悠道:「文忠王曾與我說過……」

  「梁王未來即位,國家恐怕要有動亂!」

  耶律琚嘆道:「是啊!」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何況魏王一黨,殺的不止是梁王的生父,還有其祖母、生母,以及所有外戚族人。

  梁王只要即位,哪怕他自己不願意,可孝道的要求下,他還是只能對魏王一黨揮起屠刀。

  到那個時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想活命就只能跑路。


  而南朝是最佳的跑路目的地。

  所以啊……

  「我得多賺點錢!」耶律琚對自己說,然後看向耶律永昌說:「賢弟也是!」

  「嗯!」耶律永昌點頭。

請刷新本頁!


  可是,萬一有一天,國中大亂,回到國初那種互相殺全家的狀態。

  他不也得預備個退路嗎?

  在高麗已經要滅亡的今天。

  遼國權貴們,能選擇的地方不多。

  南朝,就是最合適,同時也最好的目的地。

  所以啊!

  抓緊時間,趕快撈錢,在那一天之前,撈夠本才是正道!

  ……

  福寧殿,東閣、靜室。

  趙煦聽著石得一的報告,也看著探事司的輿情匯總。


  「汴京市井中,有關駙馬的議論,還要繼續下降!」趙煦說道:「叫童貫加大力度,繼續刊載汴京,乃至於天下州郡的秘聞、趣聞!」

  「另外,通知都堂呂相公,儘快開啟抵當所撲買!」

  「然後,讓童貫將撲買所得的金額,在第一時間,刊載上報!」

  作為一個前主播,趙煦深諳流量的玩法。

請刷新本頁!


  對於張敦禮的事情,趙煦現在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讓大眾討論這個事情,尤其不能讓他們議論這裡面的細節。

  因為討論,會帶來思考,思考會祛魅,一旦大眾對皇室祛魅……

  「諾!」石得一躬身領命,正要退下去。

  趙煦卻叫住了他:「都知啊,去開封府,告知蔡京,抄沒的張敦禮財貨,黃金白銀,要第一時間檢驗好,然後送到封樁庫里來……至於剩下的財物,除了屬於壽康公主的之外,其他的都要儘快變賣了!」

  「是!」

  「另外……法雲寺的產業,也照此辦理!」趙煦補充著

  張敦禮的財產,還是有不少的。

  最起碼,二三十萬貫的家產還是有的。

  這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張敦禮利用法雲寺從信眾處盤剝而來。

  再算上法雲寺的產業、資金,趙煦感覺怎麼著都能湊出五十萬貫!


  現在,這些錢,自然要回到,屬於它們的正確位置——封裝庫。

  送走了石得一沒有多久,趙煦就得到了戶部的通知——遼人送來大宋,作為交子準備金的白銀二十萬又七百兩,已經堪到。

  戶部檢驗成色、稱量,皆無問題,已奉旨押運入宮。

  趙煦得報,當即動身,到了封樁庫所在的景福殿旁的一處偏殿等候。

請刷新本頁!


  足足三十輛板車,裝載著一箱箱的銀鋌,在遼使耶律琚、副使耶律永昌等人的陪同下,一起送到了這景福殿前。

  隨著一箱箱的銀子,在趙煦的親自注視下,被人抬進了景福殿。

  趙煦的臉上,開始出現了驕傲之色。

  他確信,這二十萬兩白銀,只是一個開始!

  未來,會有更多的白銀,乃至於黃金,從遼國源源不斷流入大宋。

  等所有白銀入庫,狄詠帶著御龍第一將的軍士,與遼使們一起退出大內。

  趙煦才施施然的帶著人,來到景福殿。

  劉惟簡早已在這裡等著他了。

  作為趙煦這一系的家奴,劉惟簡是趙煦最信得過的內臣。

  所以,劉惟簡頭銜是如今大內內臣種最多的。


  其以入內內侍省押班、延福宮使的身份,兼著提舉諸司專勾司、管勾皇城司公事、同提舉御藥院等等。

  可以說,他是趙煦當之無愧的大內錢袋子。

  「老奴恭問陛下聖躬萬福!」劉惟簡遠遠的就跪下來磕頭恭迎。

  「老鈐轄快快起來!」趙煦上前扶起他:「我早與老鈐轄說過了,你我雖是主僕,卻猶如親人!」

請刷新本頁!


  「老奴豈敢?」劉惟簡趕緊說道。

  「老鈐轄啊……」趙煦搖頭苦笑一聲,也沒有強求,只是道:「且帶我去看一看,已經入庫的銀鋌吧!」

  「諾!」

  劉惟簡,便領著趙煦進了景福殿,來到了一間新建的庫房前,取出鑰匙,打開庫房厚重的大門。

  「陛下……」劉惟簡道:「此庫就是北虜所送白銀的庫存之地……」

  「嗯!」趙煦點點頭,步入其中。

  就見著庫房內的那一個個架子上,整齊的擺放著一鋌鋌長長的銀鋌。

  全部是標準的遼國官造銀鋌制式。

  他走上前去,抓起一塊,放在手上端詳著。

  銀鋌上,有著遼國的官方戳記和刻字。


  正是這些刻字,讓趙煦忍不住眯起眼睛來。

  「大遼大安二年九月癸未鑄。監鑄官蕭不噠野、匠人林二虎……」他念著,也皺著眉頭。

  蕭不噠野!

  那個率軍登上日本的遼國大將?!

請刷新本頁!


  劉惟簡答道:「正是!今年是北虜主大安三年……」

  「這樣啊……」趙煦放下銀鋌,掃視著自己面前的這些銀鋌。

  旋即他下令:「老鈐轄,且將所有刻著『蕭不噠野』的銀鋌,都清點一次,然後報與我知……」

  「諾!」

  劉惟簡立刻發動人手,開始清點。

  半個時辰後,結果出來了。

  一共找到了兩百三十二鋌,刻有蕭不噠野這個名字的銀鋌,時間跨度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之間。

  而且,從今年開始,銀鋌上的戳記就變了。

  開始出現了明確的產地戳記——小纂的大安島。

  「大安島?」


  「大安島……」趙煦呢喃著,咀嚼著這個名詞。

  他知道的,這個島肯定就是這些白銀的產地。

  問題是……它在那裡?

  有一點可以確定——此島必是遼主耶律洪基賜的名!

請刷新本頁!


  想做就做,趙煦回到福寧殿後,就傳旨與刑恕。

  到第二天,刑恕回報——奏知陛下,臣已獲悉,北虜所謂【大安島】,乃北虜自日本國所奪之【對馬島】,據言就是去歲,遼將蕭不噠野,率軍追逐高麗敗軍,所侵占之第一處日本國土!

  「對馬島啊……」趙煦回憶了一下,他在現代看過的東北亞地圖。

  他大概記得,對馬島就在日本九州的邊緣。

  似乎在日本的戰國時代,猴子豐臣秀吉之所以侵朝,就是被對馬島的大名給忽悠的。

  如今,遼人以對馬島為基地,跳進日本,這算不算是一種迴旋鏢?

  可惜的是,有關蕭不噠野這個人的過去和性格,依然被籠罩在迷霧中,叫人看不清,也摸不透。

  趙煦只知道,他出身遼國國舅房的拔里氏——遼國外戚,出自三姓,既乙室已、拔里,以及立國後的阿保機皇后述律氏家族。

  因為耶律阿保機崇拜漢高祖劉邦,以劉氏自居,所以契丹人的外戚,漢姓皆以蕭氏。

  但實際上,蕭氏是一個龐大的,與耶律家捆綁的政治集團。


  後來加入述律家族後就更亂了。

  因為述律氏是回鶻人!

  就連遼人有時候都分不清,這些蕭氏的跟腳,所以乾脆將成分成了二國舅房。

  立國前的乙室已、拔里算一房,立國後的述律家也算一房。

請刷新本頁!


  下面還有細分,似乎分作了五帳。

  但具體怎麼分的,就只有遼人自己知道了。

  反正,耶律琚等人回報,蕭不噠野是大國舅房拔里氏的後代,其父祖都不算有名,只是小官。

  但到了他這一代卻崛起了。

  因為他抱上了遼主耶律洪基的心腹遼太師耶律迪烈的大腿,被耶律迪烈帶在身邊,如同子侄一般的提點。

  而耶律迪烈,是耶律乙辛之後,最受耶律洪基信任的老臣。

  此人,算是趙煦最熟悉的遼國宗室大臣了。

  因為在現代的時候,趙煦看過他的墓志銘——館藏在帝都遼金城垣博物館內。

  從墓志銘可知,耶律迪烈出身於遼國絕對的帝黨系統——文忠王一系。

  其是韓德讓的弟弟韓德威之後。


  所以,耶律迪烈一直忠心耿耿於耶律洪基,無論平定耶律重元,還是安定耶律乙辛,他都出力甚多,所以先後拜南院大王、北院樞密使等,其晚年更是不斷的擔任著上京留守、南京留守等要職。

  同樣是墓志銘可知,他的原配髮妻,正是出身於契丹外戚的拔里氏!

  所以……

  這個蕭不噠野,應該與耶律迪烈的髮妻有著密切關係。

請刷新本頁!


  只有這樣才解釋的通,耶律迪烈為何不斷提拔這個蕭不噠野。

  搞不好,人家是姐夫與小舅子一類的關係。

  去年遼伐高麗,耶律迪烈委任此人為先鋒。

  此人也沒有辜負耶律迪烈的提拔,根據耶律琚等人所言,首先先登平壤的就是他!

  因先登立功,所以被拜平壤招討使,成為了一路將帥。

  然後……

  他在追擊高麗潰軍與女直僱傭兵的路上,一路渡海,跟著潰兵登上了日本島。

  時間,就在去年的八月前後。

  這樣想著,趙煦對這個蕭不噠野的興趣就更大了。

  他打算,等耶律琚等人回朝的時候,遣使跟著過去,打探更多細節,為將來做打算。

  但,選派誰去遼國做這個事情呢?

  趙煦思來想去,覺得只有一個人能順利的完成這個任務。

  蘇軾!蘇大鬍子!

  沒有別的原因!

  只因大鬍子這個人交朋友確實很厲害!

  而且他名聲很大,粉絲遍布天下。

  不止大宋有一堆迷弟,遼國那邊也同樣是迷弟成群。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蘇軾出使遼國,就收穫頗豐!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