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番外之若華(三)
2025-02-07 19:59:36
第868章 番外之若華(三)
昔日那個只會躲在梅姨娘盧穎身後的嬌憨女童,已經徹底蛻變,成了大梁官員中的中流砥柱,眼中流露出對建功立業的雄心和野心。
姜韶華清楚這樣的感受。權勢和地位帶來的愉悅,遠遠勝過一時的男女情愛歡愉。
當女子走上高位,擁有了權利,體會到了主宰自己命運和他人命運的滋味,便再也不願回到過去。
唯有繼續向前,一直向前。
「此事朕要考慮幾日。」姜韶華一派公事公辦的口吻,並未立刻應下:「等朕想好了,再做決定。」
沒有一口回絕,便已成功了一半。
盧若華心中大喜,面上還算沉得住氣,很快轉移話題,說起了河西郡的政務。
姜韶華在河西郡待了大半個月,在官衙里所有部門都巡了一遍,河西郡內也轉了兩個來回。對河西郡里的學堂尤其滿意。
姜韶華自登基之後,先設立女子學堂,緊接著推進束脩全免的公立學堂。二十年過來,頗見成效。就是最偏僻的郡縣裡,也會設立學堂。
八歲以上的孩童,便可進學堂讀書。真正能走上仕途科舉這條路的,其實少之又少。每三年一次的鄉試會試里,能考中的多數是世家子弟。不過,這些年來,寒門學子考中的比例在逐漸增加。
尤其可喜的是,報名女科考試的女子們越來越多。女子科舉做官是最好的出路,便是考不中,讀書識字的女子,也可以走出家門謀個差事。譬如做女學夫子,或是女帳房等等。
移風易俗不是朝夕可成的事,這一條路,走了二十年,已經越走越寬敞越來越平坦。
盧若華這位河西郡郡守,對教育十分重視,不但設立了束脩全免的女童學堂男童學堂,還設立了高一級別的郡府學院。這也為家中貧寒的學子們提供了求學之處。只要能通過學院考核,便可免費就讀,食宿都由衙門來提供。
河西郡每年用於學院這一項的支出,占了府衙支出的三成之多。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貧瘠的河西郡,在這幾年裡湧現了大批學子。去歲的鄉試,河西郡考中了十八個舉人。今年的會試,河西郡有三人考中進士。
這都是盧郡守實實在在的政績。
姜韶華看在眼裡,對盧若華的表現頗為滿意。
離開河西郡的時候,姜韶華對盧若華道:「朕要一路巡查,約莫得有大半年功夫,才能到邊關。」
「河西郡這裡不能少了你。你安心當差做事,等過半年,吏部派人來接替你的郡守一職,你就直接去邊關等著朕。」
「朕要在邊關設立新梁城,你來做第一任新梁城郡守。」
請刷新本頁!
……
新上任一年的王瑾王丞相,接到了皇上的書信後,立刻去見太子殿下。
十九歲的太子姜寧,身量修長,比起女帝陛下還要高一些,眉宇間滿是英氣。
姜寧笑道:「母親也給我寫了信,說起了設立新梁城一事,打算讓盧郡守去新梁城做第一任郡守。」
「吏部這裡,得選一個合適的人去河西郡做郡守。」
「此外,戶部也得提前預備。建立一個新城,需要大批錢糧和人力物力。有大半年時間,可以從容籌備。」
王丞相拱手道:「臣這就請馮尚書等人來商議此事。」
馮尚書都將近八旬的人了,還要整日為大梁錢糧操心。太子殿下心裡怪不忍的,想了想道:「讓湯侍郎來就行了。馮尚書好生歇著。」
王丞相無奈一笑:「馮尚書的脾氣,殿下又不是不知道。這等大事繞過他,他定然會惱怒。」
陳丞相致仕,馮尚書就是朝堂里資歷最老的臣子。以馮尚書的耿直脾氣,瞪起眼珠子的時候,便是太子殿下心裡也發怵。
姜寧只得笑著改口:「那就請馮尚書來一併議事。」
馮尚書也不是故意賴著不肯退,他比陳丞相還大了三歲,整日操心勞碌,身體卻格外好。如今滿頭白髮了,依然箭步如飛。進了昭和殿後,馮尚書便拿出天子的親筆書信:「皇上要設新梁城,吸納草原部族,此事做好了,能換來邊境真正的長久安寧。」
「老臣十分贊成。」
「建立新梁城需要的錢糧物資,都由戶部來支出。」
大梁這些年風調雨順,吏治清明,百姓富足,國庫充盈。馮尚書底氣足腰杆挺得筆直。
太子殿下一臉欣然:「那此事就這麼定下了。」頓了頓,委婉地提醒:「馮尚書老當益壯,也別太勞累了。有什麼事,吩咐一聲,讓湯侍郎去辦就是。」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馮尚書笑道:「太子殿下請放心,老臣知道輕重,不會硬撐。等新梁城建起來了,老臣就會上奏摺,安心告老頤養天年。」
話是這麼說,戶部一旦運轉起來,馮尚書根本就沒閒著的時候。他還是秉持著一慣以來的行事風格,每天親自盯著戶部眾官員做事。
半年後,吏部新派的官員去了河西郡,接替郡守一職。
盧若華收拾行李,啟程去了邊關。
一直在酈縣做縣令的盧穎,對梅姨娘笑道:「娘以後別替妹妹操心了。妹妹有衝勁有幹勁,是皇上的心腹愛臣。」
「等新梁城建起來,妹妹做了新梁城郡守,教化關外部族,日後可以載入青史。」
梅姨娘不懂這些,有些懵:「不就是做郡守嗎?她原來也是河西郡的郡守,去邊關做郡守,怎麼就這麼厲害了?」
盧穎笑著嘆一聲:「當然大不一樣。娘只要知道,妹妹以後將會是大梁名臣就行了。」
梅姨娘舒展眉頭,笑了起來:「我不懂這些。總之,你們兄妹兩個,都要做皇上的忠臣,用心當差做事。」
盧穎含笑點頭應是。
他的官途基本也就到頂了。女帝陛下會用他,卻也不會過於重用。
盧若華就不同了。一個連嫁人生子都摒棄一心建功立業的女官,才是女帝陛下最忠心也最合用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