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民意如何
2024-11-04 07:37:00
第553章 民意如何
關於皮棉和棉布的定價,林照夏是與趙廣淵反覆商議過的。
如今大齊布料有麻布,有絲織物,諸如絹、紗、綺、綾、羅、錦、緞、緙絲等,統稱絲綢。還有一些特殊布料,諸如竹衣草衣這種,而棉織物還沒有。
棉織物的定價應該介乎絲綢和麻料之間。
麻布便宜,一尺二十文,一丈有十尺,一匹布大約是三丈。而一匹布大約能做成人兩身衣裳。如此,一身麻衣,至少要三錢銀子。
而棉花今年才首次在西北出現,賣便宜了,有點吃虧,賣貴了,失了林照夏和趙廣淵的初衷。
「今年棉花,主要在軍田種植,投放到鋪子,並不多。」林照夏向蔣夫人等人解釋。
她們認為出了一種新興的布料,正該是物以稀為貴的時候,且賣上高價,才有更多的利益。
但今年趙廣淵只在軍田種植,有他的考量。
「至今還未收到朝廷撥給西北軍的糧晌,今冬將士們怕是難熬。王爺的意思,是用大部分的棉花製成棉衣、棉被,發放給西北軍禦寒,少量投放到市場。」
送到鋪子裡的一些棉布、棉被、皮棉等,也只是為了普及棉花這種作物,做的一個宣傳。
明年想在西北大量種植棉花,必是要讓眾人了解到其好處,才會跟風種植。
「那我看西域商人也有買到咱們的棉被和棉布的。」這麼便宜賣給外人,太便宜他們了。文氏覺得價錢賣得低了。
林照夏笑笑,「我們也是挑人的。針對西域商人中的繳稅大戶,才有資格限量地買。別人也沒這個機會。」
包括大齊的商人也是。不是誰都能買得到的。畢竟大部分皮棉都留著給西北軍做棉襖和棉被了。
「西北百姓想買,也是憑戶冊限量買。」
「那就好,按一尺六十文賣,還是太吃虧了。」
一床棉被六七斤皮棉,一斤皮棉不過一百二十文,做一床棉被才不到一兩銀子。文氏覺得價格賣得低了。
林照夏與她們算了一筆帳……她和趙廣淵把棉花推出來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普通百姓都能有衣穿,有禦寒之物。
並不想定價太高。今年是第一年種植,將來種得多了,價格還能再下來一些。
請刷新本頁!
如今白棉布一尺六十文,做一身衣裳將近要一兩銀子。而皮棉的價格一斤是一百二十文,一斤棉能織六尺布,如果手巧的織娘買了皮棉回去自己捻線上機自己織,成本會便宜不少。
而林照夏也鼓勵西北的織娘,從作坊買皮棉回去捻線紡紗自己織布。
西北百萬將士,靠她的作坊,想在冬日把棉襖和棉被發下去,是做不到的。
「咱們把招工的信息張貼出去了,招各種女工和彈棉工,嫂子幫我盯一下。爭取冬日能把棉襖和棉被給將士們發下去。」
文氏一聽正色起來,「妹妹放心。嫂子記著這事呢。先前的採花工聽說又有活了,都沒回鄉,巴不得有源源不斷的活計。今年怕是有不少人拖家帶口留在西北。」
德陽在一旁聽了,眼睛都亮了,「那可好。那咱們西北各城,可要熱鬧了。客棧腳店怕是要暴滿。戲社那邊我還得盯著多排幾部新戲,不然秋冬日沒有樂趣。」
說完也不管作坊那些事了,抬腿就走。
文氏在後面讓她注意著些孩子,她也只是揮了揮手,頭也不回地走了。
「這馬上都要生的人了,還不肯安心呆在府上。」
眾人便笑了起來。林照夏也笑,「隨她去吧,不做點事,她要嚷嚷無聊了。」
棉花收上來後,織紡里織機日夜不停地轉,唧唧復唧唧,那聲音就沒斷過。管事米娘子,幾乎除了睡覺,都泡在作坊里了。
新的叫做「棉」的布料被織出來,米娘子和一眾織娘,激動地直打顫。
將來提到棉布,她們這些人能永垂青史。
在這日林照夏視察織坊的時候,興沖沖地拿了一匹棉布過來,「王妃你看,這布越織越好了!」
請刷新本頁!
「不愧對經年老手,織出來的布都能當貢布了。當賞。」當即表示,作坊里所有的織娘賞一月工錢,餘下工種也賞半月工錢。
把大夥高興地都跑來道謝。說笑了一陣才散了。
見米娘子一副沉浸其中,似要織出更好棉布的架勢,林照夏便打算引導一番……
「除了研究如何織出更好的棉布,也可以想想別的布料,比如把棉和麻混在一起,織成棉麻料,又或者把棉和綢混在一起,織成棉綢料。把各種布料的優點放大,專取各布料的優點,或許能織出更好的布料呢。」
還有別的布料?
混合布料?把棉和麻混織,棉和綢混織?
「小的從未聽過這種說法,不同的料子還能混織在一起?」「當然可以。比如麻衣,雖然透氣耐磨,得老百姓喜歡,但它彈性和垂感差,還容易皺,舒適度不夠。而棉料雖然穿著舒適,但它易縮水變形,如果能結合麻料挺括的這種優點,織成一種叫棉麻的布料,是不是就能規避棉料和麻料的缺點?」
林照夏的話,不止米糧子聽愣了,在場的織娘也都聽愣了。
她們從來沒聽過不同的料子,還能混在一起織的。
還能織出新的布料?真的能成?可那是不同的材料啊。
可聽王妃的話,又好有道理啊。
「還有絲綢,雖然優點很多,穿著還顯貴氣,但不結實不耐穿,若能和棉線混在一起織成棉綢料,那又會是什麼樣的?用的絲少了,是不是更多人都能買得起了?」
事實上,林照夏本人是很喜歡棉綢這種料子的。柔軟貼身,透氣性好,吸汗後能快干,垂感也不錯,舒適度比純棉和純綢做成的衣服更舒適。
她就很喜歡穿棉綢料做的睡衣。不像純棉料,縮水愛皺,哪怕是新衣服,也皺的見不得人。
請刷新本頁!
原本她以為她和趙廣淵賺的錢躺著用幾輩子都用不完。結果百萬西北軍要吃要喝,這些天錢莊都跑來說快沒錢了。
她又為了錢愁上了。
林照夏有意無意地透露,讓米糧子等人好似打開了一扇門,她們的固有世界似乎被打破了。
原來不同材料的織物,也能混織啊。王妃說得信誓旦旦,沒準真能成呢!
「王妃,小的這就去試試!」米娘子眼睛亮得驚人。
其餘織娘也躍躍欲試。
林照夏很是高興,還承諾道:「若你們織出新的布料,我這裡有厚賞。定不會虧待你們!」
眾人聽了越發興奮。轉身就跑進了織房,米糧子一馬當先,跑得沒了影子,倒把林照夏撂下了。
讓她哭笑不得,她還有事和米糧子商量呢。
本來打算讓她幫著招一些織娘,幫忙看人篩人的,結果跑了個沒影。於是接下來林照夏又帶著府里兩個嬤嬤和錦繡等人並文氏,忙得腳不沾地。
聽說各城招女工,不會也沒關係,包培訓,包教包會,不僅採花工都留了下來,越來越多的人也跑來應徵。
各城留下的人多了,本地的百姓也忙了個腳不沾地,這些出來尋活的人肯定要租房子住的,總不能睡大街上。這個時候不粉刷房子,置辦些傢伙事,招攬些租客掙些錢,什麼時候掙?
本地房東忙翻了,泥瓦匠,木匠,各種匠人也忙得腳打後腦勺,整個西北各處忙忙碌碌,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各種消息陸續傳到京城。
請刷新本頁!
太子到他面前哭訴多次,朝臣也進言過多次,言說若無易儲之心,便不能由著越王做大,至正帝想了想,便決定下旨讓越王回京,並趁此卸了他手中的兵權。
本來打算,若越王無反意,必是不敢抗旨的,那他一定會帶著家眷回京,兵權也能趁機收回。
若他不接旨,自然有不接旨的對策。至正帝已密信鄰近西北各處兵營守將,若越王有異動,派兵去西北圍城。
結果就收到西北地里產糧十五石的消息。
「地豆?什麼東西?」
把司農司的司正、少卿都叫來細細盤問了一遍,結果他倆也都沒聽過這種作物。越王在京城就沒試種過這種叫地豆的東西。
越王只搞了個三年兩熟。
可怎麼出了京,就拿出此等高產得嚇人的作物了?聽說還有許多聽都沒聽過的各種菜蔬,連西域的商人入了關,都跟著沾了便宜,吃得滿嘴流油,捨不得出關。
至正帝摩挲著收回的聖旨,拿不定主意。
越王在西北種出了如此高產之物,活了西北無數百姓,畝產十五石!哪怕百姓田地再少,有此等作物,也可一家人活命了。
再有軍田裡又種出了可禦寒的叫棉花的東西……
西北百姓馬上就要吃得飽飯,有衣穿暖,越王的名望越發高漲。他這時候傳旨命越王回京,西北民意會不會沸騰?
民以食為天,斷百姓的天,就如同斷商人的財路一般。到時候若有異動……
至正帝猶豫了。
想著過幾日便是冬至,便想著等去太廟祭完祖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