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極品一家人92
2024-11-04 11:21:42
孫大老爺按例前來報喜後,孫二老爺整個人大腦都混沌了。
他還指望著麗貴妃找琳琅的麻煩呢,怎麼麗貴妃沒找成功,王家今年送進去的漂亮新人也沒找成功,倒讓孫琳琅再一次晉升了?還成了貴妃?
王家今年送了不少姑娘進宮,聽說都是特別漂亮的,再加上王貴人假裝生病,跑去截胡皇帝失敗,導致被關禁閉的事,孫二老爺一直關注著宮裡的情況,自然都是打聽出來了的,一看王貴人的行動,孫二老爺就知道,這多半是麗貴妃指使的,想收拾琳琅,就是沒成功。
他之後一直關注著王家那群秀女和麗貴妃的動靜,但一直沒動靜,這讓他不知道罵了多少次麗貴妃,覺得麗貴妃也太沒用了,竟然一直沒能解決琳琅。
就她在宮裡的身份地位,就她娘家的身份地位,除掉一個沒什麼背景的孫琳琅,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嗎?怎麼能搞半天,一點動靜都沒有,最後還讓孫琳琅晉升到跟她平起平坐的貴妃了?這也太無能了吧?無能的有點過分了。
孫二老爺自然沒想過,他不也一直在對付琳琅嗎?不也一直沒對付成功嗎?他自己都沒成功,那他有什麼資格說麗貴妃沒用。
當然了,孫二老爺肯定不會反省自己不行的,畢竟在他看來,自己的資源,和麗貴妃及她家族的資源,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他沒成功很正常,但麗貴妃和王家沒成功就有點荒謬。
現在琳琅成了貴妃,已經是宮裡第一人了,顯然極其得寵。
而且按皇帝之前對麗貴妃娘家的恩賞,大房極有可能也封為子爵,畢竟琳琅得寵不輸麗貴妃,那得的恩賞,肯定也不會比麗貴妃差的。
一想到大房會有爵位,到時大房的孫大郎有爵位能繼承,不像自己兒子是白身,尤其是想到子爵的品級——在本朝,子爵有四品——讓大房能邁進京城中上層圈子,孫二老爺就要瘋了。
畢竟被自己趕走的人,竟然混的比自己好多多了,誰人受的了呢。
更受不了的是,已經好久沒提和解事的老兩口,聽說孫琳琅成了貴妃,又開始提這個事了。
而孫二老爺知道,這還只是開始呢,等大房真像自己想的那樣,得了爵位,老兩口絕對會更吵著讓他跟大房和解的。
其實吧,要不是大房不願意和解,到這會兒,他也想和解了,畢竟孫琳琅混的太好了,他也垂涎了,就琳琅現在受寵的情況,要是在皇帝跟前說一句,他升個三四品的大官不成問題啊,一想到自己能搖身一變,變成三四品的大員,孫二老爺就想和解了。
當然了,主要也是,孫二老爺看無論怎樣,都消滅不了琳琅,相反,琳琅還越混越好了,才終於想跟大房和解了,不像上次是為了算計大房,才裝作要跟大房和解,而是真正的和解。
剛好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一直勸他們這個話,他就打算借坡下驢,說他們孝順,聽老兩口的,跟大房修好,這樣既能主動跟大房修好,也不會失了顏面。只是……他願意沒用啊,大房不願意這也和解不了啊。
於是當下孫二老爺看老兩口勸他跟大房和解,便無奈地道:「上次我就想和解了,但這不是大房不願意跟我和解嗎?以前他們混的還沒現在好,都不行,更何況現在他們混的這樣好,咱們想和解,只怕就更不行了,畢竟人家只怕要覺得,我們是看他們過的好,才想和解的。」
雖然的確是這麼一回事,但他不想承認啊。
孫二老爺的擔心不無道理,當下孫老太爺聽了,沉思了一會兒,道:「不管怎麼樣,總是要試試的。這樣,我們先去探探口風,要有希望,你再去,免得他們現在對你有意見,別一見到了你,就不願意和解了。」
孫二老爺看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說,不用他現在去,而是他們先去探探口風,哪有不願意的,當下便點了點頭,同意了。
要真能和解,他自然是願意的,他真的很垂涎,一個得寵寵貴妃得來的好處。
所以就像琳琅想的,現在孫二老爺沒因琳琅晉升貴妃氣死了,再鼓動孫堂妹和汪大妮對付琳琅了,一來是人家都成貴妃了,他們的能量太小,更對付不了了;二來孫二老爺還沒死心,也想利用琳琅得好處,所以暫時便沒讓兩人對付琳琅,要是大房不願意和解,他死心了,只怕才會繼續想辦法對付琳琅。
那大房願意和解嗎?怎麼可能!
看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上門,重提舊話,想和解,正因琳琅封了貴妃,興頭上的大房所有人當下不由冷笑,想著,之前老兩口給大房畫餅,說二房發達了,就會讓他們享福,他們怎麼不聽老兩口的話,讓他們享福,反而將他們趕了出來,現在看琳琅發達了,就聽老兩口的話了?把他們當猴耍呢。
況且,二房想聽老兩口的話,跟他們修好,他們就要接受嗎?他們現在混的這樣好,為什麼要跟他們修好啊,跟他們修好了,二房就能打著琳琅的旗號得到好處了,他們傻嗎?被他們那樣對待後,還想讓二房得到好處?
於是當下自是拒絕了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讓他們跟二房和解的請求。
雖然拒絕了孫老太爺和孫老夫人讓他們跟二房和解的要求,但他們也沒將老兩口趕走,免得被人抓到了把柄,會攻擊他們不孝順父母,最後連累琳琅。
反正現在家裡有錢,老兩口就算在家裡住,給兩人一口吃的,對他們來說,還是能輕鬆負擔的起的,所以兩人要是不走,就隨他們在這兒呆著唄。
雖然當時分家時訂了契約,說二房條件好,他們以後跟二房生活,他們現在跑到大房生活,違背了當時定的契約,但大房也沒管,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們現在給得起他們一口飯,真的沒必要計較這麼多,免得鬧起來,被好事者知道了,搞事就不好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