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185章 靈魂三問

第185章 靈魂三問

2024-11-27 18:04:18
  日記讀到這裡,施泰因已經開始頭皮發麻了。

  他停下來,深吸了一口氣。

  手指顫抖地翻開下一頁。

  施泰因卻沒想到,陶哲軒日記接下來的內容,更加的勁爆,刷新了他的世界觀。

  ……

  2016年,8月9日。

  我失眠了。

  那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似乎找到了答案。

  有沒有可能我也是某一本書里的角色?

  我之所以跟牛頓、歐拉這些天才,想像力差距那麼多……

  是因為作者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換句話說,人類頂尖數學家所擁有的想像力,是小說作者無法理解,無法想像的。

  一個人類頂尖數學家到底有多利害?

  拉馬努金靠做夢研究數學,這是小說作者都不敢寫的程度。

  小說是要講邏輯的。

  而現實是不講邏輯的!

  普通人之所以感覺不到頂尖數學家的偉大,是因為那些都是歷史事件。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所以感覺理所當然,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如果把這些頂尖數學家的戰績,帶入到現在的時代,就能深刻感受到了這些人的妖孽。

  牛頓的事跡,如果放在現代的背景,就是一個絕世天才橫空出世,憑一己之力,用一年時間把一個地球文明的人類,帶動到了星際文明。

請刷新本頁!


  而在歷史上,1666年那一年,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年份,被稱為牛頓奇蹟年。

  人類頂尖數學家,是放在小說里,都要被讀者大罵開掛開的太離譜的存在。

  那是人類智商的巔峰,是任何人都無法理解的存在。

  包括作者。

  於是,矛盾的事情誕生了。

  假設存在那麼一本書。

  一個智商普通,無法理解人類頂尖數學家想像力的小說作者,強行塑造了一個人類當世最厲害的數學家。

  那麼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嗯.那個人不會就是我吧?

  ……


  「嗯那個人不會就是我吧?」

  施泰因的目光停留在這句話上,久久不能移開。

  指尖輕觸那微微泛黃的紙張,他幾乎能感受到陶哲軒書寫時的那股篤定與自嘲。

  他合上筆記本,手掌壓在封面上,試圖平復自己急促的呼吸。

請刷新本頁!


  「2016年,8月9日。」

  施泰因低聲重複著日記最後記載的日期。這個時間點距離現在不過四年。

  陶哲軒在那個夏日的夜晚,留下了這樣匪夷所思的思考後,再也沒有在日記中寫下任何一個字。

  施泰因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

  冷風透過半開的窗戶吹拂而來,讓他感到一陣徹骨的涼意。

  他抬頭望向夜空,月光清冷,星辰沉默。

  「這個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施泰因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無法掩飾的恐懼和迷茫。

  陶哲軒日記中透露的信息,如一顆炸彈,在施泰因的腦海中炸開,將他對現實的認知徹底摧毀。

  這個答案可能會顛覆所有的認知。


  根據日記的描述,陶哲軒是在成為當世第一數學家後,開始懷疑自己是小說里的人物。

  他作為當代最頂尖的數學家,卻與歷史上那數學天才相比,無比平庸。

  施泰因皺緊眉頭,回憶著陶哲軒日記中列出的那些名字:

  牛頓、歐拉、高斯……

請刷新本頁!


  而在陶哲軒看來,這些天才擁有的想像力之強大,是人類無法理解。

  施泰因不得不承認,陶哲軒假說有著令人無法反駁的邏輯自洽性。

  作者寫不出智商高於自己的角色。

  作者本身沒有頂尖數學家的智商,那麼他創造的角色便會受到自身認知的限制。

  如果強行塑造這麼一個智商超越愛因斯坦的角色。

  要麼人設崩塌,塑造的這個角色,其實是一個披著聰明皮囊的蠢貨。

  要麼人設成立,這個角色會意識到自己是小說中的人物。

  施泰因將這幾段話反覆閱讀,每一個字都像是帶著鋒利的刃,將他的世界觀切割得支離破碎。

  陶哲軒的邏輯嚴謹而冷酷,無懈可擊。

  但問題在於,如果陶哲軒的假說是真的,他是書里的人物——


  那麼,施泰因有幾個問題。

  「如果存在這麼一本書,那麼這本書的讀者是誰?」

  「如果存在這麼一本書,那麼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如果存在這麼一本書,那麼這本書的主角是誰?」

請刷新本頁!


  施泰因的心跳逐漸紊亂,手心滲出冷汗。

  「信息量太大了,我需要緩緩。」

  施泰因決定出門散心。

  他披上外套,帶著那本日記,步履沉重地走向街道。

  他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思考。

  作為一個猶太人,他從小信仰上帝耶和華。

  施泰因選擇前往猶太教教堂,尋找內心的安寧。

  教堂內,光線昏暗,燭光搖曳。

  施泰因跪在祭壇前,雙手交迭在胸口,閉上眼睛,開始念誦阿米達禱詞:

  「願主保佑我,賜予我智慧,幫助我分辨真理與謬誤……」


  他的聲音低沉而虔誠。

  然而,禱告中他的腦海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陶哲軒日記中的內容。

  那些公式與猜想像某種古老而神秘的符號,直擊他的靈魂深處。

  忽然間,他的聲音變得顫抖:

  「神啊,如果我們都是一本書中的角色,那您是那位作者嗎?」

  整個教堂寂靜無聲,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空間中迴蕩,顯得格外孤獨。

  他睜開眼睛,注視著面前的十字架,試圖找到一個答案。

  但他得到的回應,只有自己的回聲。

  禱告結束後,施泰因走出教堂。

  他的內心依然難以平復,頭腦中交織著陶哲軒的假說與自己多年來的信仰。

  夜風清冷,他走在安靜的街道上,街燈將他的影子拉得又長又孤獨。

  他的手中緊緊攥著那本筆記,仿佛抓著某種無法言喻的秘密。

  他抬頭仰望星空,思緒翻湧如浪潮。

  他從未感到如此渺小,仿佛自己只是宇宙中一個微不足道的螻蟻。

  「如果我們真的是書里的角色……」

  施泰因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無法掩飾的敬畏與恐懼。

  他知道,自己必須要找一個答案,即使這個答案可能徹底顛覆他對世界的認知。

  夜空之下,施泰因的身影顯得孤獨而沉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