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收編李定國
2024-10-23 04:34:02
第367章 收編李定國
孫可望率軍退出寶慶,屯齊亦不敢追。駕前軍的實力,他算是領教過了。另外,清軍糧草不濟,亦使屯齊深感苦惱。
是役,大西軍、清軍各自領兵十萬雲集寶慶。寶慶本就殘破,老百姓更加懼怕,紛紛遁入山谷不出,號曰「避安」。
屯齊領滿蒙漢八旗三萬多人,綠營兵七萬多人,總兵力達到十萬餘人。綠營兵雖不能戰,吃糧食是一點也不少。清軍糧草不濟,軍夫多餓死者。
於是,屯齊分兵掠邵陽、新化、新寧、東安、祁陽諸縣,「搜山破寨,無一得免」。百姓多被清軍所殺,糧食皆被剽掠,余者多餓死。
大西軍退屯武岡、城步、黔陽等地,與清軍以紫陽河為界。
六月,屯齊部清軍飽掠過後,解決了糧食問題。
此時,贛州已被圍困四個月,守軍糧食將盡,只得減半供應。居民糧食多被剽掠,民眾餓死甚多。全鳴時潛入城內,策反守軍,鼓動民眾。居民時有暴動,贛州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六月初二,屯齊按捺不住,從寶慶拔營,東擊郴州。
郴州有一條驛道通往廣東,經宜章縣可翻越五嶺之一的騎田嶺,入廣東韶州府樂昌縣。從韶州府溯湞水即可到達南雄府,走梅關翻越大庚嶺便可至贛州。
只不過,這條通道多為陸路,通過條件不佳,不像嚴關、梅關那樣有水利之便,不常用來行軍打仗。
屯齊此舉甚是厲害,一可以打擊李定國,肅清湖南的大西軍,為本職責任;二可以威脅赤軍側背,遙解贛州之圍,為友軍分憂。
李定國急派靳統武間道走吉安,向岑丹初求援。
靳統武,陝西涇陽人,乃李定國嫡系部將,掛澍德將軍印。歷史上,靳統武對定國忠心耿耿。李定國在緬甸病重,臨終託孤,命靳統武輔佐世子李嗣興繼續抗清,要求李嗣興事之如父。
「殿下,唇亡齒寒,韃子一破郴州,便可入韶州,後果不堪設想。」靳統武一身是膽,但拙於言辭,見到岑丹初先行跪拜,直言請兵。
大西軍、大順軍從慘烈的明末農民戰爭中脫穎而出,自有其過人之處。大順軍擅長撫民,大西軍則勇猛敢戰,尤其擅長機動作戰。
每有大戰,大西軍將領常常帶頭衝鋒。靳統武就是這樣一員猛將,深為李定國倚重。
「赤軍興師動眾,圍贛州四個多月,志在必得。一旦出兵入湘,勢必前功盡棄。」丹初慢條斯理地說道:「康國公能征善戰,在衡州陣斬尼堪,對付小小一個屯齊,自然不在話下。」
李定國心氣高,對孫可望不服久矣,亦不願歸順岑丹初。但時過境遷,他脫離孫可望,也就沒有了穩定的後勤供給,麾下兵馬缺衣少食,不斷潰散。
郴州形勢逼仄,並非根據之地。李定國前有赤軍拒絕入關,後有清軍咄咄逼人,儼然已經陷入絕境。
請刷新本頁!
「殿下,」靳統武濃眉一挑,說道:「康國公與您既是同鄉,又有姻親之誼,彼此矢志抗清,若能攜手結盟,天下事何不可為?」
天下事何不可為?這種話可不能隨便說。久聞李定國雄心壯志,不肯屈居孫可望之下,果然不假。丹初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
對李定國,必須堅持收編,不可稍有退讓。不然,等李定國擺脫了困境,恢復了元氣,又不知會弄出什麼么蛾子。他走投無路,形勢使然,自會歸順。
「呵呵,」丹初笑道:「天下事何不可為?將軍此言,謬矣。大明人口、財賦、軍隊過滿洲百倍,為何一敗再敗?威宗駕崩後,國朝南渡,弘光、隆武兩朝皆曇花一現,我朝亦一敗再敗,何也?」
靳統武沉默寡言,卻聽丹初自問自答道:「實因國朝事權不專,用人多疑,文臣黨爭,武將猜忌。前線節制不一,縱有千軍萬馬,何如韃子一旅?
「譬如貴軍,百戰精銳,將領勇猛敢戰,過於順軍。南府、西府、東府互相猜忌,彼此不服。南府被削奪兵權,軟禁昆明。西府先有衡州大捷,竟為東府所忌,帶兵出走,先避於永州,再避於郴州,已至為韃子所迫,走投無路。
「歸根結底,在於兵權不專,節制不一。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本藩若要救援康國公,除非傾盡全力,否則很難奏效。
「但韃子堅守贛州,誓死不降,鰲拜坐鎮南昌,虎視眈眈。若本藩提兵入贛,鰲拜必然乘機南下。屆時,赤軍久攻贛州不下,韃子內外夾擊,危險至極。
「識時務者為俊傑,康國公若誠心抗清,就該歸順本藩。若只願與本藩結盟,本藩只能略輸糧草,不能傾全力救援郴州。」
「殿下,」靳統武有些急迫,聲調也高出了幾度,說道:「赤軍無需入贛,只要殿下傳令守軍開關,接納康國公入粵,即可。」
「呵呵,」丹初又笑了,說道:「南越國早有法律,國內只許有赤軍,不許有他兵。貴軍以客兵居南越國,康國公若是意圖挾持朝廷,置本藩於何地?」
「呃……」
眼見靳統武語拙,丹初說道:「昔者,李來享以忠貞營殘餘來附,備受器重,如今已積功至步兵副鎮統,兼步兵協統。忠貞營家眷得享富貴,衣食無憂,將軍必有所耳聞。
「康國公擅用兵,卻非理政之才。若執意自立,勢必山窮水盡。若誠心歸順,本藩必重用之,以糧草濟之,以爵祿奉養軍屬,前程可期矣。」
靳統武動心了,說道:「茲事體大。某當請示康國公,再向殿下稟告。」
形勢還是不急啊。丹初一笑置之,端茶送客。
過了五天,李定國再派使者來到吉安,語氣已經鬆動。定國軍隊在桂陽州初戰失利,完全退入郴州。形勢較之前又惡化許多,靳統武見狀,再次求見丹初,決意向丹初歸順。
岑丹初則決意派兵救援,先令第一鎮第二協拔營,從全州北上,進入永州府境,逼迫屯齊分兵。
李定國走投無路,正式歸順赤軍,所部定番號為步兵第十協,暫時歸虎賁鎮節制,李定國任協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