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

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

2024-10-23 04:34:12
  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

  二十七日,岑丹初按捺不住,率騎兵協、炮兵協、親兵第一協進攻屯園。進攻組織得很倉促,但沒有辦法。不能延遲進攻,否則,赤軍糧草會更加緊張,清軍綠營步兵也會趕來增援。

  背水列陣,向來為兵家大忌。為鼓舞士氣,岑丹初把中軍大營也移到了耒水西岸,以輔兵協守衛耒水浮橋,確保赤軍退路。另有各支義師協防耒水東岸,屏衛赤軍側翼。

  八旗擅長野戰,不擅長築壘堅守。屯齊得信,亦率部從屯園前出,迎戰赤軍虎賁鎮。

  午初時分,兩軍相遇於一處名叫廖田的地方。此處地勢平坦,多種桑稻。由於早稻將熟,稻田裡的積水已經放去,適合戰兵廝殺。

  斥候已經交戰,遠處不時傳來馬槍射擊的聲音。偵侯、斥候來往如飛,戰場態勢也漸漸明晰。

  赤軍已經停下,開始列陣。炮兵協在前,親兵第一協在後,騎兵協位於兩翼。滿打滿算,赤軍可用於決戰的兵馬也就這三協戰兵,總兵力約兩萬六千人。步兵第二協、第十協還在永州、郴州,中間隔著清軍,一時半會兒趕不來。

  清軍情形類似,在廖田前線只有滿蒙漢八旗,兵力比赤軍略多,有三萬出頭。綠營兵散布在永州、郴州,多步兵,短時間內趕不過來。衡州、長沙一帶也有些漢軍八旗、綠營精銳,或者還在趕路,或者要留守衡州。

  屯齊同樣想早點決戰。綠營兵人馬雖眾,戰鬥力相當一般,不見得能夠擋住赤軍第二協、第十協。

  慶遠之戰時,孫可望以六萬駕前軍對陣屯齊近十萬清軍,竟能初戰告捷。要不是駕前軍搶奪戰利品,孫可望臨陣脫逃,清軍真不一定能夠打贏慶遠之戰。

  自入關以來,清軍深入漢地作戰,每有硬仗大仗,八旗總是衝鋒在前,因而傷亡破大。在上,則是滿洲名將的不斷凋零,在下,則是旗兵戰鬥力的直線下降。

  屯齊久聞赤軍擅長統戰綠營,不敢遷延戰事。否則,天知道綠營兵會出現什麼么蛾子。

  兩軍相距二里,清軍亦停下列陣,陣型與赤軍高度雷同。漢軍八旗多火器,置為前軍。滿洲八旗更像是上馬的重甲步兵,置為後軍。蒙古八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置為兩翼。

  兩三萬人的戰陣,排列起來並非易事。好在兩軍士卒都訓練有素,久經戰陣,排列大陣形熟門熟路。

  赤軍除兩翼騎兵外,前迭炮兵、後迭步兵皆已下馬,趁著戰鬥間隙啃食乾糧,補充體力。

  八旗習慣在靠近敵人時才下馬步戰,此刻全都騎在戰馬上。

  「咚!」赤軍中軍一聲炮響,正是開始進攻的信號。

  緊接著,炮兵協九門十成炮依次開炮,把致命的實心炮彈投向敵軍。

  在二里遠的距離上,只有十成炮、紅夷大炮、衝天炮能對敵軍造成有效的殺傷。

  赤軍十成炮雖少,卻先聲奪人。清軍沒有重炮,屯齊只得催促部卒上前接敵。

請刷新本頁!


  第一輪炮擊,有五發炮彈打偏,四發炮彈落入敵陣,擊斃數十名旗兵。這四發炮彈傷害不大,但在清軍當中引起一陣恐慌。久聞赤軍火炮強大,有一種易於攜帶的紅夷大炮,今日交戰,果然名不虛傳。

  兩軍逼近至一里遠,清軍已經損失了上百號人。在這個距離上,清軍的衝天炮終於能夠派上用場了。衝天炮同樣很笨重,需要四輪炮車承載。但衝天炮畢竟比紅夷大炮要輕便,漢軍八旗攜帶了十幾門衝天炮,以加強火力。

  赤軍炮兵協也裝備了十八門衝天炮,得益於優秀的煉鋼技術,赤軍衝天炮更加輕便,威力也大得多。

  若要拼火力,滿洲火器營都不是虎賁鎮對手,更遑論屯齊這支混編八旗了。

  「騎兵出擊!」屯齊毅然下令,中軍旗色變換,吹鼓手吹響號角。

  未幾,蒙古騎兵從兩翼掠出。

  赤軍隨即做出反應,派騎兵從兩翼出擊。

  騎兵為兩軍精銳,蒙古騎兵可以熟練地在馬上騎射,赤軍騎兵則可以熟練地地在馬上裝填子彈,連續射擊。

  更奇的是,清軍騎兵中有一支使用火槍的小股索倫兵,也能在馬背上熟練地裝填子彈,竟然是火繩槍!

  定虜式馬槍射速慢,威力大;弓箭射速快,威力小。不多時,騎兵短兵相接,兩軍更換武器。士卒大多使用長矛、馬刀、流星錘,官佐大多使用馬槊、大刀、長矛。


  赤軍中有一大將使用鞣鞭槍,在騎兵中所向披靡,正是大名鼎鼎的虎賁鎮鎮統馬寶了。

  趁著騎兵交戰的空當,清軍加快了行軍的步伐。他們仍未下馬,因而速度頗快。

  赤軍則繼續發場火力優勢。待清軍近至一百步時,五十四門劈山炮相繼開火。炮聲隆隆,硝煙瀰漫,把密集的鉛彈投向清軍。

  若以每門劈山炮每次開炮發射一百枚鉛子計算,劈山炮一次齊射就可發射出五千四百發子彈,威力可想而知。

  清軍下意識地舉高盾牌,俯低身子,但仍有不少人被鉛子所殺、所傷。

  漢軍匆匆布置輕型火炮,使用百子炮、子母炮、虎蹲炮等還擊。滿洲兵則紛紛下馬,拋射弓箭。中軍一聲令下,無數弓箭刺破蒼穹,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爾後落入赤軍陣中。

  「啊!啊!」鉛子和弓箭造成大量的傷亡,戰場上到處都是士卒痛苦的呻吟。

  今日之戰,利在速決。赤軍劈山炮只打出一輪炮彈,親兵協越過炮兵,向清軍陣地前進。只有衝天炮可以曲射炮彈,仍在不知疲憊地炮擊敵軍。

  行至六十步,赤軍停下收縮隊形,前後壓縮,左右延伸。整個陣型變得扁平,前後只有九迭,每迭只有兩列火槍手,左右擁擠,前後隔開十步距離。

  赤軍火器演變至今,戰術也在不斷變化。為適應大兵團交戰,發展出九迭十八層的火力隊形,層層阻擊敵軍。一迭就是一營,親兵協共有三標、九營,每營恰成一迭。

  不難想像,第一迭首先迎擊敵軍衝擊,傷亡必重。因此,親兵協每臨大戰,必抓鬮安排隊形,抓到哪個營,哪個營充當首迭。

  譬如,今日抓到第一標二營做首迭,那麼前三迭的排序便是第一標二營、三營、一營。中間三迭輪到第二標,順序為第二標二營、三營、一營。此後類推。

  「嘟」的一聲長哨,首迭火槍手開始射擊。交戰之初,通常是集火射擊。今日輪到三營作首迭,全營六百多名步槍手排成兩列,寬度達到兩百步。

  「今日與韃子交戰,取勝當無問題。只是,不知道韃子能衝到幾迭?」丹初神情沉重,隨口問道。

  赤軍親兵協火器裝備率極高,火槍射速快,因此按每迭前後兩名射手來排陣。這樣一來,每迭縱深太短,很容易就被敵軍突破。因此,在前後設置九迭步槍手,最後由中軍、輔兵押陣。

  戰爭是殘酷的,大順軍有三堵牆戰術,實際上就是明朝邊軍的三迭陣。首迭戰敗,若要反身逃跑,就會被二迭斬殺,二迭亦是如此。因此,大順軍精銳多放在三迭押陣。

  赤軍自不會殘殺同袍,但前迭若被敵軍突破,士卒逃跑不及,很容易被後迭誤傷。這在客觀上,也能起到激勵士卒死戰的作用。

  作戰局長何肇基胸有成竹,說道:「前番與滿洲火器營交戰,韃子才破我五迭。今日韃子少火器,能破我三迭就不錯了。」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