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421章 東征

第421章 東征

2024-11-01 10:43:05
  第421章 東征

  出人意料的是,張煌言投帖求見。

  兩年前,滿清攻陷舟山,魯監國下詔退位,依附於朱成功。張煌言來到廣東,向永曆帝奉表稱臣。途中經過廣州,丹初與他一晤。彼時,張煌言豪氣未失,岑丹初和他一起指點江山,痛陳朝廷得失,甚是痛快。

  去年,朱成功一入長江,率海師圍攻南京,張名振自請為先鋒。張煌言一直都是張名振的監軍,自與張名振一起。朱成功在南京城外按兵不動,張煌言向張名振獻計,溯南京上游,招降各地州縣。一時間,南直隸三十餘州縣爭相響應。

  然而,朱成功在南京城外慘敗,撤退時並未通知張名振。清軍調兵到上游猛攻,張名振兵敗,急火攻心,臨死前把兵權交與張煌言。張煌言亦無力回天,率殘部逃至江北,兵馬潰散殆盡。幸賴義師相助,張煌言逃過韃子追捕,輾轉渡江來到皖南,後與仁武伯姚志卓取得聯絡。

  姚志卓,浙江錢塘人,曾組織義軍在浙東抗清,被魯監國封為仁武伯。清軍攻克四明山寨後,姚志卓率殘部逃入天目山區,轉戰於江西、浙江、南直隸三省交界處。

  張煌言、姚志卓二人決定西進江西,歸順赤軍,先附於江西守備鎮鎮統王興。武昌克復後,二人面見岑丹初,遊說他東取南京。

  丹初聞訊,推開公事,立即接見張煌言。

  張煌言一身道士打扮,形銷骨立,兩鬢風霜,仿佛老了許多。

  「國主!」甫一見面,張煌言不勝感慨,深揖行禮,道:「罪員損師辱國,實在無顏面見國主。」

  丹初上前扶起他,神色鄭重地說道:「蒼翁挺身赴難,滿腔忠義,矢志抗清,本藩仰慕已久。前番兵敗,實因賜姓不告而退,非戰之罪也。」

  張煌言眼圈一紅,仿佛遇到了知己,嘆了口氣,向丹初介紹身旁的姚志卓。

  問過張煌言的遭遇,岑丹初不勝感慨,嘆息不已。

  張煌言鬥志不減,喝過一口熱茶,便向丹初獻計,道:「韃子在長江下游防守空虛,雖在長江以下遍築堡壘,但有壘而無兵。堡壘大者駐兵數十人,小者七八人,止見有兵丁一二名者,甚至空堡而無兵丁者,自安慶以下則更寥寥不可問矣。」

  這話並不虛妄,可與情報局的報告相印證。清軍兵員緊缺,兵馬要麼集中在九江、湖口、安慶、蕪湖之類的城市,要麼駐守在大孤山、小孤山、田家鎮、武穴鎮、金柱關之類的要隘。千里江防,可謂處處都是漏洞。

  姚志卓則說道:「韃子迭經大敗,頗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江南大肆搜刮,竭澤而漁。江南民怨已久,人心思明。若國主發大兵伐南京,必可傳檄而定。」

  丹初不由得想起了錢謙益的密信,信中提及南京防禦,說韃子在城外演武場操點水師,兵丁不過八百餘人,皆老弱不堪,如同兒戲;且戰船狹小,多為舢板,僅容數人,視海船如望高山。江防之空虛,大抵如此。

  這幾年來,錢謙益積極聯絡各地義師,不斷向赤軍匯報情報,幾乎成為江南公開的秘密。但滿清官吏憚於錢謙益的名聲,一直不敢把他怎麼樣。

  「不瞞二位,本藩正打算順江東下,直撲南京。今日得蒙兩位陳述敵情,本藩心意更決,必提大兵趨南京,洗滌名城,安慰太祖靈寢。」

  「對!」談到明孝陵,張煌言很激動,說道:「南京為太祖靈寢之地,國主若能奪得南京,則天下沸騰,豪傑群起響應,滅清必矣。」

請刷新本頁!


  「本藩知矣,」丹初笑道:「本藩有水師,雖為內江小船,足以順江東下,雖兩千里征程,可一帆直進。」

  孫可望已經戰敗,殘部退往雲南曲靖、貴州黎平。大西軍大勢已去,不時有將領率部投降赤軍。

  吳三桂正忙著占領雲南、貴州,暫時還不敢窺視湖南、廣西。

  朱成功陸師精銳折損大半,正在閩南恢復元氣。由於在南京城下大敗,朱成功變得格外慎重,不再好高騖遠,集中兵馬圍攻泉州。

  福建並非戰略要地,清軍在福建兵力空虛。朱成功奪得泉州,率部北上圍攻福州。福州一下,賜姓有望奪取整個福建,從此將在大陸上獲得一塊穩定的根據地。

  暫時而言,吳三桂、朱成功都無力掣肘。赤軍在東西、湖南兩地推廣著佃納糧,糧草供應充足,足以支撐東征戰局。

  天氣轉熱,利於南兵,不利於北兵。席捲畿輔的大瘟疫,不僅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京師一地,旗人幾乎家家都染上了瘟疫,若有舊病在身,幾無活命的可能。

  形勢從未像現在這樣有利,岑丹初乃決意發動東征。

  右參軍楊玉祁留鎮武昌,節制步兵第四鎮、步兵第五鎮、湖南守備鎮、江西守備鎮,鎮守湖南、湖北、江西三地,重點防禦襄陽的遏必隆、荊州的阿爾津。

  丹初決定析分湖廣為湖南、湖北兩省,湖南省會為長沙,湖北省會為武昌。赤軍在湖南、湖北兩省取守勢,立足現狀,穩定後方,確保東征軍腹背安全和糧草供應。

  第四鎮接替第二鎮圍攻九江、湖口。清軍在江西只剩九江、湖口兩座孤城,士氣低落,外援斷絕,破城是遲早的事。

  為了不耽誤東征大局,赤軍計劃直接越過九江、湖口,直撲下游安慶。

  東征軍由虎賁鎮、步兵第二鎮兩鎮共約十三萬兵馬組成,夾江而進,沿途只取沿江城池、要隘,不深入內陸,目標直指南京。

  大軍未動,宣傳先行。赤軍發布了一篇《討虜檄文》,派人四處傳發。各地義師紛紛響應,使者絡繹不絕。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