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84章 桂林告急

第84章 桂林告急

2024-10-21 12:33:43
  第84章 桂林告急

  田氏土司屈服,丹初如願以償,委派礦監,派駐守兵,管理金秀礦藏。

  此戰,標營以少勝多,輕鬆取勝,將士信心大增,丹初亦躊躇滿志。擴軍如此順利,打土司亦如此輕鬆,假以時日,天下何事不可為?

  他心裡冒出了許多想法,想辦學校,想辦工廠,想收集流民屯田,想鼓勵工商,想組建工兵營,想組建匠營……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他真想沒日沒夜地干,儘快實現這些美好的想法。

  然而,二月十六日,焦璉派人送來一封十萬火急的密信,打斷了丹初的美好憧憬:全州失守,清軍逼近桂林!

  年前,明軍還在全州取得大捷,何以突然失守?說起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原來滿清懷順王耿仲明在全州戰敗,很快便得到了恭順王孔有德的支援。這兩人關係很好,在東江鎮時還結為兄弟。孔有德已拜為平南大將軍,指揮智順王尚可喜等人,頂住了明軍虛張聲勢的反攻,重新占領了永州。

  於此同時,李成棟擊敗廣東諸路義軍,再次派出軍隊攻占廣西梧州。

  梧州為廣西東面門戶,全州則為廣西北面門戶。此時的全州,尚有郝永忠、焦璉、盧鼎、趙印選四鎮兵馬,由何騰蛟統一節制。

  出身於大順軍的南安侯郝永忠,屢受排擠,所部輜重家眷都在桂林。他擔心陳邦傅從梧州撤退,會兼併他的老營輜重,未向何騰蛟請示,亦未向友軍通報,便擅自從全州撤軍,奔回桂林。

  何騰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僅沒有制止郝永忠,本人亦率領親軍退還桂林,未向其餘三鎮通報。

  問題就出在這裡!其餘三鎮兵馬不知道何騰蛟、郝永忠為何撤軍,各自驚疑不定。很快的,趙印選、盧鼎亦撤軍,全州只剩焦璉一鎮。

  全州為焦璉的汛地,焦璉不便撤退。他以平樂為地盤,平樂與全州還隔著桂林。

  焦璉亦不敢獨守全州,率部還守平樂,委派部將唐文曜、全永總兵王有臣、全永道馬鳴鑾三人留守全州。

  廣西北大門全州,原本有數萬精兵,頃刻間只剩唐文曜麾下一千八百人馬。

  唐文曜、王有臣、馬鳴鑾三人成為棄子,決定投降滿清。使者到永州找耿仲明投降,耿仲明還不相信。無奈之下,唐文曜斬殺反對投降的監軍周震,取首級作投名狀。

  耿仲明欣喜若狂,派兩千騎兵重新接管全州。

  何騰蛟大驚失色,率領親軍駐守興安,又檄令趙印選、郝永忠、焦璉派兵增援。焦璉已經還守平樂,來不及救援,清軍已經突破嚴關,在興安屠城。

  何騰蛟在御滇營驍將胡一青的保護下突出重圍,郝永忠所派一千騎兵無一倖免,全部戰死。

  興安一破,桂林只剩靈川一道屏障,由郝永忠負責防衛。

請刷新本頁!


  此事體大,丹初立即召見諸將集議。

  看過書信,諸將面面相覷。匡時打破沉默,率先問道:「爵帥在信中語焉不詳,桂林情況究竟如何,皇上鑾駕安在,全都不明不白。」

  問題就出在這裡。或許,焦璉也不清楚桂林的情況。或許,他為人粗疏,忘了交待明白。

  丹初意識到,自己已是總兵官,必須清楚地掌握敵情,隨時關注時局的變化。若說建立情報網,似乎力有不逮,但最起碼,要往桂林、梧州委派斥候,隨時傳送情報。

  嗯,大敵當前,時局正在惡化,更應該加速建設情報網。

  丹初不動聲色,說道:「看爵帥的語氣,情形很壞,桂林已經危在旦夕。至於鑾駕,應當還在桂林。我已決定率軍增援桂林,明日拔營。今日集議,便是想詢問一下諸位,明日出征,有無困難?」

  值此場合,當然沒人示弱。否則,他的能力就會受到置疑。這對武將來說,後果是極為嚴重的。

  「很好,」丹初很欣慰,說道:「時間緊迫,我就不一一徵求意見,直接開始部署了。」

  主帥與武將大不相同,必須統攬全局,考慮問題必須面面俱到。丹初第一次組織全軍行動,考慮問題還算全面,指揮部署可圈可點:

  此次出征桂林,動用標營、中軍、步兵一營、步兵二營,共約一千八百人馬。標營為先鋒,由丹初親自率領。中軍、步一營、步二營由右參軍方以智節制,繼標營之後。


  全軍皆走陸路,經修仁、荔浦、平樂、陽朔至桂林,全程不到三百里,預計將在二月二十三日抵達桂林。

  左參軍俞厚基留守永安,小事自決,大事與瞿夫人商量辦理。守營三百人馬皆為守城兵,留下防衛永安。

  打仗不難,難在後勤。丹初並不指望瞿式耜、何騰蛟能為他供應糧草彈藥,儘量立足自身供應糧草。

  以永安州尚在的錢糧,支撐這次戰鬥應無問題。關鍵是,要把糧草輜重及時送到前線,還不能被友軍劫掠。

  丹初決定在昭平、平樂兩地設立糧台。運糧路線與行軍路線不同,先從永安至昭平走陸路,大約八十多里,再在昭平改走水路,溯灕江而上。

  依靠大車走陸路運糧,效率極低,常常耽誤戰事。明軍在薩爾滸之戰、松錦大戰中,屢屢冒進,蓋因後勤緊張,不得不速戰速決,釀成大敗。

  永安軍雖為新練之軍,丹初已有信心。最放心不過的,倒是糧草的供應。好在可以藉助水力,永安州也暫不缺糧。

  步兵三營不到前線參戰,專門負責護糧。這個任務並不輕鬆,除了要看管、組織運糧的民夫,還得防備亂兵劫掠。

  丹初指派已定,諸將咸服。最後,他環視諸將,問道:「諸位,可有什麼問題?」

  俞厚基有留守之任,既要防衛永安,還要為前線供應糧草,責任重大,問道:「大帥,我有兩個問題。這次戰鬥,預計將持續多久?如果清虜進攻永安,假設我軍抵擋不住,我能否棄城?」

  南明史料湮沒,丹初對這段歷史並不熟悉。不過,有件事他很肯定:

  永曆小朝曾有一次絕佳的翻盤機會,可惜並未把握住。清廷受此刺激,改封孔有德為定南王、耿仲明為靖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許諾他們在兩廣分封開府。三藩大受鼓舞,最終占據兩廣。

  對了,想起來了,應當是李成棟大義晚成,反正歸明。

  據此推斷,清軍此次應當不會攻克桂林。

  丹初信心倍增,說道:「此次戰鬥持續時間當不長,短則一個月,長則兩個月。如果清虜進攻永安,而我軍又不敵,完全可以棄城。

  「我軍打仗,講求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過,我非常確定,清虜必不可能攻占永安。」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