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新任侍中
2025-01-04 06:27:17
回到書房之後,曹睿讓內侍叫來了司馬懿與衛臻,還有侍中辛毗。
並使人去宣在洛陽的徐庶、盧毓二人。
司馬懿與衛臻先到了書房之中,拜見了皇帝後各自入坐。等到辛毗進入書房後,曹睿這才開口說話。
曹睿說道:「朕叫三位過來,是要議論一番此次征蜀之功。」
「此前早已說過,在大將軍之下的諸將,按照張、牽、郭、陸的排序來議。除了這四人,你們三人、還有其餘有功文臣,也要算作戰功。」
有了此前淮南戰後的封賞,三人也不驚慌,齊齊站立起來、拱手致謝。
曹睿揮了揮手:「不必謙辭。有功必賞,這是朕作為皇帝的本分。」
「大魏是朕的,也是你們這些國家重臣的。如上次之例,朕先給你們三人論功吧。」
「司空。」曹睿看向司馬懿:「卿隨軍征戰屢有建策之功,增邑七百戶。」
司馬懿起身拜謝道:「臣司馬懿謝陛下隆恩!微末之功,臣心中實有愧疚。」
「不必愧疚。」曹睿笑道:「司空是朕的智囊,軍略戰術處處查缺補漏,司空該得此賞。」
司馬懿本想現在就提及大赦一事,可還是忍住了,想等到皇帝說完話再提。
曹睿繼續點名:「衛師傅,卿為朕留守洛陽、半年之久不生差錯。依舊增邑五百戶。」
衛臻深吸一口氣,起身謝道:「陛下兩次出征,臣居於後方就得了軍功,恐怕惹得朝野非議啊。」
曹睿道:「若誰有非議,讓他們來朕面前說!總攬政事、穩定後方,這是蕭何一般的功績。」
「豈不聞功人功狗之論嗎?」
衛臻道:「臣謝陛下恩典,不過有一事臣欲進言,還望陛下考慮一二。」
「何事?」曹睿明知故問。
衛臻緩緩將借著大赦之機,開赦浮華案禁錮士子一事說出。
曹睿一面沉默不語,一面也在等著司馬懿的反應。
請刷新本頁!
曹睿笑了一聲:「坐,都坐吧。」
「朕知道你們的心意。既然是大赦,非『大』無以體現出大魏氣象。此番開赦過後,諸卿要回家勤勤引導、勿要再讓他們走上歪路了。」
「至於司空說的用功勞換取,就不必了。朕剛許出去的封賞,就讓朕再收回去嗎?」
司馬懿長施一禮:「臣謝陛下恩典!陛下實乃古往今來第一明君,第一聖君,第一仁君!」
曹睿哈哈大笑:「朕如何來的這麼多第一?不必捧朕,朕若沒有諸卿輔佐、自己一人也做不來這麼多事。」
司馬懿又是謝了好一會兒。
曹睿聽著司馬懿的話語,心中不禁起了些感慨。
方才給司馬懿增邑七百戶的時候,可沒聽他謝的這麼真誠。看來在司馬懿的心中,長子司馬師的前途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這也難怪。
世家大族想要長久延綿下去,歷代積累這是必須的。地方豪族或許積累資財、而河內司馬氏這種士族、積累的就必須是聲望和官位。
聲望是剛需。
司馬懿這一輩就曾流傳過『司馬八達』的說法。而司馬師這裡,也有與夏侯玄、何晏並列的美稱。
而做官也是剛需。
就拿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這一難得的家族成就來說,這是家族主脈連續四代人都出過三公。少哪代、缺哪代都不算。
請刷新本頁!
司馬懿之父司馬防,對曹操有舉薦之恩,而後更是做到了兩千石的京兆尹。
司馬懿這一輩就更不用說。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更是人傑。
司馬懿的兒子們中,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未出仕。反倒三弟司馬孚的兩個親生兒子,司馬邕和司馬望兩人,都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做了郡吏。
這讓司馬懿如何不急?
與家族傳承相比,司馬懿自己這個三公身上、多幾百戶少幾百戶,反倒不是什麼緊要的問題了。
此事告一段落,曹睿又點起了辛毗的名字:「辛侍中在長安總管後勤,事務繁瑣極少差錯,實乃用命之職。」
「以辛卿坐鎮關中之功,增邑三百戶。」
辛毗自然又是一陣感謝。
曹睿與辛毗寒暄了幾句後,逐漸步入了正題。
曹睿道:「此前征吳之時,大司馬首功增邑兩千五百戶,大將軍次功增邑一千戶。」
「可是現在,朕意頗重張郃之功。因而與諸卿商討一下,是大將軍功大、還是征西將軍張郃功大?」
一片寂靜。
誰也不傻,皇帝問了一個這麼敏感的問題。
封邑的多或少,不僅涉及到侯爵地位的比較,也涉及家族聲望,更涉及財產收益。
請刷新本頁!
若是擋人增邑呢?
而且現在有三名大臣在場,人多嘴雜、若是說了什麼話,說不定十日之內、遠在陳倉的曹真就會知曉了。
又不是自己切身利益之事,誰願插嘴?
更何況只涉及封賞多少與否,與朝廷大政實在無關緊要。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都未出聲。
曹睿笑道:「怎麼?諸卿也如朕一般顧慮了?」
衛臻是個低調君子,向來明哲保身,對這種事一般不太摻和,曹睿也沒指望衛臻說出些什麼明顯的意見來。
反倒是辛毗上前半步,拱手應道:「臣以為大將軍比征西將軍功大!」
曹睿問:「辛侍中是怎麼考慮的?朕也在疑難之中。」
辛毗道:「功勞分高低大小,實際上要先分清主次。」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先不論諸將之功,臣想請問陛下,此番征蜀取得的成果中,何事最重、何事在次?」
曹睿的神情也漸漸嚴肅了起來:「取漢中最重!損蜀軍在次。」
辛毗道:「大將軍督軍三萬急取漢中,三日而得陽平關。沮縣、陽平關二將投降,皆是大將軍率軍親至漢中的結果罷了。」
請刷新本頁!
「因而臣以為,大將軍比征西將軍功大!」
曹睿感慨道:「辛卿適才之言有理。不過朕還是覺得,若赤亭沒有打得那般快,恐怕漢中也難得。因而稍稍屬意於張郃。」
司馬懿開口說道:「打赤亭之時,臣就在陛下身邊,與陛下下了一整日的彈棋。」
「以臣來看,赤亭青泥水河谷之戰,張郃只是統軍指揮罷了,功勞與大將軍不能等同。」
辛毗出了頭,司馬懿也隨後跟上,實在是有趣。
曹睿當即伸手指向司馬懿:「司空接著說!」
司馬懿道:「那一戰並無多少戰略在內,哪一方調度得當、哪一方士氣更高、哪一方能承受傷亡更多,勝負就會分明。」
「大魏天子親自坐鎮軍中,而蜀軍軍中只不過是一偽丞相,士氣高下立判,此一勝也。」
「大魏中軍更精銳、人數更多,蜀軍兵少勢頹,此二勝也。」
「有這兩勝,張郃安能打不贏?不過是調度各部、穩步進攻罷了。張郃借的是陛下的威勢。」
曹睿笑著說道:「司空真是好伶俐的言語!」
「司空與辛侍中所言有理,那此事朕也不再猶豫了。」
「此番得了漢中,實乃大勝、與去年征吳時相仿。大將軍增邑兩千戶、征西將軍增邑一千戶,這個安排可還妥當?」
辛毗略顯遲疑的說道:「聖意如此,臣等安能置喙?不過臣有一慮,去年大司馬增邑兩千五百戶、今年大將軍增邑兩千戶,是不是有些區分開了?」
請刷新本頁!
「這也是朕給朝廷眾臣的一個區分。」
辛毗拱手應下,再不多言。
曹睿點頭:「那牽招、郭淮、陸遜三人呢?」
司馬懿道:「臣以為牽招可得八百戶,郭淮五百戶足矣。而陸遜不應增邑。」
曹睿看向衛臻辛毗:「你們二人覺得呢?」
衛臻頓了一頓,也出言說道:「臣附議。」
辛毗接話道:「臣也附議。」
曹睿點頭:「八百、五百之功合理。陸遜的功勞,朕拿吳侯之爵、千戶封邑給陸遜兌現過了。」
「此番就不再賞他了。」
此時正值上午,徐庶、盧毓二人來的也快。就在曹睿與三名臣子論功之時,徐、盧二人已經到了書房外候著。
鍾毓進來詢問,曹睿招了招手、示意鍾毓將徐庶與盧毓領進來。
兩人拜見之後,曹睿開口問道:「徐卿為大魏操持農事和屯田事,盧卿在為大魏修律。洛陽城除了尚書台,如你們二人一般忙碌的恐怕不多吧?」
徐庶拱手答道:「食君之祿、為君分憂,這乃是臣的本分。去年陛下改制屯田以來,豫州屯田糧食徵收之量少了一成定數、實際所得才少了百中取三。」
「陛下深謀遠慮,屯田減租實乃利民的善政。」
曹睿點頭,而後又問了盧毓修律之事。得知修律已經完成三分之一後,開口向徐、盧兩人問道:
「徐卿、盧卿,願不願意到朕身邊做一任侍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