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神佛到京,約法三章!
2024-10-21 22:00:21
第210章 神佛到京,約法三章!
「著旨,命宣府、大同二鎮總督王崇古為北征大元帥!」
「著旨,命薊州鎮總兵戚繼光為先鋒將軍!」
「著旨,命固原鎮總兵俞大猷為護軍將軍!」
「合軍十萬,由王崇古總領,與韃靼決戰!」
聖旨連降。
朝野瞬間沸騰。
從土木堡之變那天開始,大明朝君臣就立志他日一定要血洗草原,時隔一百一十一年,終於到了,該將失去的尊嚴,連本帶利討回來的時候了!
東虜投降。
作為草原共主,東虜之主,小王子部落首領的打來孫被大明朝封為順安王的事,也隨之傳遍大明朝。
充當使者的圖們、兀把賽等草原左翼重要部落首領兒孫們,集體留在了京城為質。
而那些持氂節的使者,則全速返回草原之東,向大汗、首領們匯報投降具體事宜,以及向俺答、右翼復仇的機會到了。
展露忠心、投名狀的機會也到了。
大明朝北征,昔日東虜軍騎,而今該稱為大明朝草原軍騎的軍隊,要充當馬前卒的存在,與大明朝的先鋒軍隊一道攻入草原之西。
復仇!復仇!
薊遼鎮距離京城最近,得到消息最早,最先動了起來,作為前軍將軍,戚繼光抽調了三萬薊遼鎮兵力,即刻北上,再轉西跨過草原左翼草原,匯集其軍騎後,一直向西進攻。
而作為北征大元帥的王崇古,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別看如今的北虜傷痕累累,但是再虛弱的老虎,也有利爪和尖牙,此戰如果不能一舉滅了北虜,等這隻猛虎恢復過來,對大明來說,是危難性的。
現在,大明朝上百兆生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否名流千古,就看這一戰了。
王崇古從宣府鎮、大同鎮各抽調兩萬名精兵,組建成北征的中軍和後軍。
西山境內的常平倉,和河北境內的常平倉,自此進入全力運轉的狀態,為大明朝軍隊和打來孫數萬軍騎提供後勤輜重保障。
請刷新本頁!
最遠的固原鎮,總兵官俞大猷將邊鎮防務交給副總兵官後,便起兵三萬,從西向東,發動了征戰。
俞大猷是最後知道北征消息的,但卻是第一時間與北虜軍騎交戰的,遼闊的瀚海之地,北虜布下了無數防禦。
俞大猷軍雖是輔助的側翼軍隊,但與北虜軍騎交戰的次數,遠在前、中、後三軍之上。
當然,北虜布防點,北虜軍騎數量都不會多,在俞大猷大軍碾扎之下,這些北虜軍騎像一個個被大魚吞吃掉的小魚。
隨著軍隊的行進和推進,草原上的風雪在呼嘯,沒錯,是朱厚熜的神通在展威。
之所以神通在加大草原風雪,而沒有改天換日,那是為了防止草原以前的風雪融化,造成整個草原泥濘難行,影響北征軍的行進和推進。
在這時候,讓風雪加劇,讓地上的冰雪凝固成堅實的冰雪面,使得車馬能在上面暢通行走,更適合北征軍。
再就是,暴風雪下,對本就缺衣少食、饑寒交迫的北虜,是更大的考驗。
凜冬已至。
一場中原、草原的終局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就在整個大明朝機器急速運轉的時候,奉旨進京的第一批『道門神仙』『佛門佛祖』,也要抵達京城了。
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匆忙進入玉熙宮覲見。
道門大真人、佛門大法師,能被無數人奉為尊位的,必然是有幾分『神佛本事』傍身,這些位『神佛』在奉旨進京途中,竟然大搞手段,傳播教義,廣收信徒。
一不留神,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竟快成道門、佛門鬥法,爭奪信徒的布道之地了。
請刷新本頁!
這些時日,光是道門、佛門信徒百人以上的打架鬥毆,錦衣衛就知道了上百場。
道門、佛門,互有勝負,總的來說,佛門勝多負少。
這與兩教教義有關,在普羅大眾中,佛門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顯然比道門的『愛信不信,不信滾』更受歡迎。
但贏了的人,得意忘形,輸了的人,想找回場子。
道門在普通百姓中信徒是少了些,可在權貴中信徒就要廣泛許多。
有了權貴方面的下場支持,佛門立刻陷入了劣勢,在佛門大法師布道時,有地方衙門衙役沖入會場,驅逐了信徒,趕走了佛門大法師。
道門、佛門之間的鬥法再次升級,從民間上升到朝廷,兩縣相鄰卻信仰不同的縣令,甚至派出了衙役械鬥。
地方秩序受到不小的破壞。
鬧出的動靜,在禁毀心學之上,聖旨是詔令儒釋道三教進京祈福。
被禁毀的心學大家紛紛混入了儒家大賢中,準備到京城後向聖上討個公道,這時還算老實。
但不完全老實,道門、佛門的鬥法,儒家始終在裡面推波助瀾。
再這樣下去,儒釋道三教,恐怕不到京城,大賢者、大法師、大真人就會先真刀實槍幹起來。
朱厚熜聽完三教所作所為,眼中厭惡神色越發濃重,道:「陸炳。」
「微臣在!」
「傳旨下去,即日起,禁止儒釋道三教在大明朝內傳播教義。
在進京途中,儒釋道三教大賢者、大法師、大真人,只能待在驛站內,或者寺廟、道觀中,禁止出入其他地方。
進京後,禁止儒釋道三教施展所謂的『神佛手段』,愚弄世人。
以上三條,如有三教之人違者,殺無赦!」
約法三章。
朱厚熜從前深信道門,對道門那些『神佛手段』,知之甚清,根本不是神佛法術,只是些奇瀛技巧而已。
讓儒釋道三教來京城祈福,就是為了給三教去蕪存菁。
平時在寺院道觀附近糊弄糊弄百姓就罷了,要是不知進退,走到哪騙到哪,當個大騙子,那就沒有活著的必要了。
「微臣遵旨!」陸炳躬身領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