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歐美政區調整和衛所的未來
2024-10-23 05:50:53
第322章 歐美政區調整和衛所的未來
這個世界的大明不會去盲目的學習其他文明,但是大明目前的行政管理體系也需要整體梳理一下了。
大明的全面工業建設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了,本土城市和鄉村的情況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城市人口比例迅速上升了一大截,特別是大規模官營產業所在的府縣,建成區的規模都迅速擴張了兩三倍。
朱簡烜曾經提前做了預判性的規定,禁止在原有的府州縣城牆之內建設工廠,城牆之內只有行政、文化、商業、居住區域。
即便如此,主要工業府縣城內的空地也已經基本填滿了,城牆外的建成區也已經超過了原有城池的規模。
只有順天府的情況比較特殊,朱簡烜當初做了更加嚴格的限制,禁止在順天府城區建設工廠,城外乃至周圍縣城也不行。
當初還按照老皇帝的專門要求,完成了嘉靖留下的爛尾工程外城城牆,目前建成區仍然都在城牆之內。
美洲大戰和綿延十餘年的歐洲戰爭都結束了,未來幾年內應該不會有大規模的戰爭。
美洲基本納入了大明的掌控,歐洲局勢應該也能逐步穩定下來。
除了前太子梁王和北伐功勞最大的閩國公,非洲大部分藩鎮的支持將在兩年後結束。
現在大明本土和海外的行政體系,需要做一次整體上的梳理修繕了。
根據大明當前的現狀,參考自己前世的經驗。
現在大明的疆域異常廣闊,已經超過歷史上的任何王朝,甚至已經超出了一個數量級。
曾經的神洲古典王朝的統治集團,往往以中原邊角的小塊平原為核心和基礎,完成政治構建後統治整個中原大地。
有點類似圍棋上「金角銀邊草肚皮」。
漢唐的長安和洛陽兩城,對應的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
應天府對應的中原最南端的江南地區,順天府對應華北最北端的燕山腳下。
這些古都和地區都可以算是這種策略的直觀表現。
現在的大明如果要繼續參考這種策略,就要整體上擴大內在概念的規模了。
請刷新本頁!
神洲本土現在是全世界最富裕,工業和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未來也應該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和優勢。
這塊核心區域的行政區劃和管理方式,應該比邊沿和海外地區更加的高效。
這些富裕的地方也能夠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
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南直隸,所有的府直接隸屬於六部,本質上是一批直轄市。
不過數量太多了,很多府和直隸州的規模太小,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難度,最後逐步事實上的省份化了。
對於富裕繁榮的核心區,理論上最合適的方案應該是重慶模式,也就是小省直轄縣的模式。
現有的江南布政使轄區已經是這種形式了,順天府周圍其實也可以嘗試。
但這種模式只適用於局部,沒辦法在神洲普遍應用。
在省直轄縣的狀態下,一個省最好不要有超過三十個縣,再多就真的管不過來了。
而大明本土核心區的主要省份很多都有上百個縣,這樣的一個主要省份可能要拆成至少三個小省才行。
即便只限於遼東到廣東,東海到甘肅的真正核心範圍,如果全面推廣小省直轄縣模式,估計也要設置五十到六十個省。
中央朝廷各部如果有五六十個下屬機構,那肯定就管不過來了。
只能把這些小省再分成幾批,每幾個省安排一個派出機構去專門分管,這就是讓行政級別再次恢復三級了。
神洲本土搞普遍的兩級行政區劃根本不現實。
請刷新本頁!
隸屬於府的散州再分管縣,實際上就變成了省-府-州-縣四級區劃了。
如果再加上分管幾個府的分守道,行政層級就變成省-道-府-州-縣這種最極端的五級了。
散州管縣的情況曾經長期實際存在,通常是由於某些地區交通不便,府城直接管轄當地的縣會比較困難。
而當地人口土地規模又大於一個縣,卻恰好又達不到不到一個府的指標,所以在當地設立一個州,分管少數幾個縣。
分守道是府的規模不斷擴大,各府人口不斷增多,事務不斷複雜化,省直接管轄困難時的折中產物。
現在有了鐵路、公路、機動車、飛機、電報、電話,交通和通訊都不再是問題。
規模比較大的管縣散州,可以從周圍府分幾個縣,變成一個正常規模的府,直接交給省份管轄。
規模比較小的管縣散州,可以和所轄縣一起劃歸附近的府管轄。
直接隸屬於省的直隸州同時管縣,雖然事實上是規模較小的府,他們的存在不會增加行政級別。
但是多個「小府」存在卻會增加省的行政開銷,可以整並為正常府的規模。
州全部變成不管縣的散州,事實上就是規模較大的縣,地位類似於前世現代的縣級市。
有了電報和電話,本土核心區的分守道可以直接撤銷。
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本土全面落實基層管理機構,在所有府縣城區設立坊、市、廠,在城外鄉村地區設立鄉、鎮。
所有衙門內的所有人員,逐步完全納入朝廷官方編制,將所有職務逐步完全納入科舉體系。
請刷新本頁!
最低擁有生員(秀才)功名,或者官辦大學畢業證書,即可參加具體職務考試,擔任各級衙門基層辦事吏員。
秀才進衙門基礎待遇為不入流,最高可以晉升到正八品。
最高可以擔任坊市廠鄉鎮主官,縣級衙門部門典吏,以及其他衙門同品級官吏。
同時,所有人員在朝廷正式任職之後,仍然可以繼續參加科舉考試。
考取舉人功名之後,最高可以擔任府級衙門主官、布政使司參議、清吏司郎中。
舉人進衙門基礎待遇為從八品,不過具體職務仍然要從吏員開始做,最高可以晉升到正五品。
考取進士功能之後,可以擔任朝廷所有官職。
進士進衙門基礎待遇為從七品,可以直接擔任縣衙各房典吏或者坊市廠鄉鎮主官,最高品級不限制。
對於海外省份,可以有選擇的保留分守道,因為海外省份普遍規模巨大。
美洲絕大部分地區直屬於朝廷,只有北美的美國自治領和自由邦,南美的蓋亞那地區,在形式上屬於藩國。
現有的美洲省並沒有明確的邊界,實際上管理的是洛基山以西區域。
現在可以將美洲省的範圍擴展到整個北美洲,再在美洲省以下設立十幾個分守道,分守道下再設府州縣。
帕山-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所有原美國自由邦和自治領區域,設置為美洲東道。
洛基山以西,加利福尼亞以北,包括西雅圖、溫哥華直到阿拉斯加地區,設置為美洲西道。
請刷新本頁!
洛基山中部的高原、山谷、台地、盆地。大鹽湖區域,設置為山中道。
墨西哥地區,向南一直到巴拿馬地區以北,設置為美洲南道。
五大湖和老河(聖勞倫斯河)流域,設置為五湖道。
美河(俄亥俄河)流域設置為美河道。
大河(密西西比河)上游和艄公河(密蘇里河)上游流域及以北區域,設置為草原道。
草原道以南,主要是德克薩斯和周邊地區,設置為平原道。
北美大河中下游,美河道以南地區、平原道以東地區,設為大河道。
佛羅里達地區,古巴、海地等加勒比島嶼,設置為美洲群島道。
與此同時,以後在大明體系內,美洲二字單獨指北美洲,南美洲則單獨命名為霖洲。
因為這裡是全世界降水最為豐富,也是全世界最為溫暖濕潤的地方。
設立一個霖洲省,霖洲省以下同樣設置一批分守道,同樣按照山川河流地形去劃分。
亞馬孫河流域單獨一個道,取名霖洲大江道。
亞馬孫流域以北設立一個道,取名霖洲北道。
亞馬孫流域以東,巴西高原地區,設立一個高原道。
請刷新本頁!
霖洲北道以南,安第斯山脈以西的狹長區域,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帶,單獨設立一個霖洲西道。
霖洲南部的拉普拉塔河,其名字的本意是銀河,大明採用的正式名稱也是銀河。
銀河上游的兩條重要支流,巴那拉河和巴拉圭河匯合之前,兩條支流的流域範圍各設一道,分別為銀河東道,銀河西道。
兩條支流匯合之後的銀河中游地區,設置為銀河中道,下游兩岸設置為銀河南道。
銀河南道與高原道之間的區域,設置為霖洲東道。
霖洲最南端設置為霖洲南道。
按照山脈劃分行政區,與按照河流劃分行政區,看上去屬於用「山川河流」作為自然邊界,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
山脈天然具有阻礙作用,山脈兩側的風俗習慣大概率有差異,大概率屬於不同文化區域。
河流天然具有聯通作用,水流能夠將流域內更廣闊區域的人聯繫在一起,河流兩岸大概率屬於相同的文化區。
比如說方言區的分界線大多是山脈而不是河流。
例如湘江、贛江兩岸都是相同的方言區,吳語和江淮官話區的分界線也不是長江。
神洲本土的省份大多不用河流做邊界,湘江在湖南中部,贛江也在江西中部,長江穿過四川和湖北中部。
只有山西和陝西有很長的邊界在黃河上。
用河道劃分行政區邊界線,容易將相同文化區的人拆開,也不利於河流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請刷新本頁!
如果按照山脈劃界,會將相同文化的人放在一起,容易形成割據並產生排外情緒。
所以古代有把山脈放在中間,讓一個行政區內有兩種文化的做法。
現在的美洲大部分區域還是空的,朱簡烜將一段河流流域內的地區劃到一個行政區,方便未來利用河道深入開發內陸。
南北美洲的一個分守道,面積超過了絕大部分本土省份。
分守道繼續向下分設的府,單個府的規模很可能也不會比本土的省小。
還是因為美洲人口太少了,內部的廣闊區域基本上都是空的,設立太多的省份也沒有意義。
與此同時,府、州、縣的概念,通常要對應具體的一點一地一城,分守道則不需要。
分守道名義上是省的分支機構,可以隨時改換駐地,甚至沒有固定駐地,乃至於繼續留在省城都沒問題。
分守道衙門具體有多少人也無所謂,可以只有一個參政,也可以只有幾個辦事員。
分守道分管區域內,也可以沒有具體的府州縣機構。
說分守道這個機構非常的靈活,可以用來處理複雜多變的海外事務。
相比於美洲,非洲和歐洲的情況更加複雜。
非洲和歐洲的人口雖然眾多,但是兩地大部分區域都是藩國,朝廷直轄區域只占一少部分。
所以仍然只設置一個歐洲省,一個非洲省,兩省同樣下設幾個分守道。
請刷新本頁!
像是尼德蘭道、萊茵蘭道、不列顛道、法蘭西道、德意志道、義大利道、奧地利道、波蘭道等。
非洲的分守道則主要以方位和山川河流來劃分。
梁王湖(維多利亞湖)周圍列為大湖道,剛果河流域列為剛果道,尼羅河中下游列為埃及道。
再加上非洲東、西、南、北、中道,馬島道。
少部分朝廷直轄區域的分守道衙門、設施、官員齊備,大部分分守道職責是跟藩國打交道,記錄、監督、協調、協助。
朱簡烜規劃梳理這些海外領地的行政區劃,也下意識的夠想著這些地方的繼續治理和開發。
也就理所當然的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軍屯衛所。
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戰略落實,高度依賴再次重建的軍屯衛所制度。
但前人留下經驗教訓,讓朱簡烜非常清楚的知道,軍屯衛所是一種動員制度。
也就是說,軍屯衛所本質上只是一種應急手段。
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用較少的人口基數,動員出儘可能多的人力資源。
這種將人口集中管理,將家庭和土地與軍事義務綁定的制度,必然是不能長久保持活力的。
因為衛所軍官管的實在太多,實際的權力實在太大,衛所的普通成員自主性太低,長期存續會迅速滋生腐敗。
軍屯衛所組建早期,通過朝廷直接分配的土地和發放的資源,讓衛所普通成員願意為之奮戰。
請刷新本頁!
但機構存在的時間長了,普通成員已經習慣了自己獲得的資源,理所當然的認為那就是自己的。
軍官也摸索出了為自己牟利的手段,不容易被發現的壓榨普通成員的手段。
機構就會開始腐敗,動員能力和作戰能力逐漸下降。
北朝到隋唐的府兵,洪武到崇禎朝的衛所,清代的八旗子弟,全都有類似的衰退軌跡。
所以這些軍團衛所不能長久保持,最多在三代人以內就必須撤銷。
最好在第一代衛所成員離世之前就撤銷。
同時在開拓區基本穩定後,也要在衛所實施流官制度以及出身衛所迴避制度,本衛所的人不能在本衛所當官。
為了保持大明的人口增長速度,也不能將衛所直接轉為城市,而是應該分田到戶。
將衛所的大部分普通成員轉化成有一定資產的自耕農。
小農家庭是生育率最高的。
大明本土的土地當然早就不夠分了,本土得衛所子弟不能在本地分田。
最多留下一個子女繼承父母原有的土地。
其他子女要麼進城成為工人,要麼在結婚之後去東北和南洋的邊疆分地,要麼直接去海外開荒。
離開本土之後,土地資源就豐富了。
請刷新本頁!
一家兄弟五個都分家結婚,那每個人都能有一百畝,總共就是五百畝了。
現在工業化尚未全面完成,社會認知尚未改變,土地仍然是公認的最有價值的財富。
這種生子越多分田越多的制度,應該能最大化的提高生育率,讓普通人繼續不計後果的生育。
新一代的海外移民,仍然要以衛所形式集中開墾,以提高總體的開拓效率和安全。
新大陸的舊衛所家庭,同樣也只能安排一個子女繼承已經開拓的土地。
其他子弟要去組建新衛所,在舊衛所周圍選擇荒地開拓然後分地,仍然是每家都有一百畝地。
也就是說,軍屯衛所並不是直接全面廢止,而是不斷撤銷成立時間比較久的舊衛所,同時用新移民建設新的衛所。
這樣開荒、分田,分家、再開荒、再分田的模式循環下去。
朱簡烜計劃在美洲和霖洲總共創造一億個家庭,每個家庭至少分到一百畝土地,之後再停止官方的屯田開拓行動。
一億個家庭,總共需要一百億畝土地,約合六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
美洲和霖洲的兩個大平原,以及兩處低矮的高原地區,能夠開墾的土地面積,其實是遠遠超過這個規模的。
前世美洲統計在冊的耕地面積沒有這麼多,是因為那時候的美洲人口並不算太多。
美洲有很多的耕地沒有開發,還有很多歐洲人不認為是耕地,但對大明人而言可以改造成水稻田的土地。
按照大明的標準,就算是朝廷統一開發六百多萬平方公里的耕地之後,美洲和霖洲仍然有規模足夠的待開墾土地,可以留給未來的子孫繼續自行開墾。
這六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開墾出來的時候,大明也差不多總體進入工業時代了。
按照前世的經驗,工業化和城市化似乎就是天然的避孕藥,工業化和城市化一旦完成,生育率就會大幅度降低。
這個魔咒不知道會不會在這個世界的大明再次生效。
朱簡烜只能按照它會生效來做準備,要在全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攢出儘可能多的人口。
至少要有二十億以上,最好是有超過三十億大明人,鋪滿全世界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
同時還要儘可能的限制其他人類的生存空間。
歐洲人的數量不能出現大規模的增長,限制他們向美洲移民的速度。
非洲人的數量要儘可能的降低。
所以應該在歐洲和非洲主動加速城市化,在當地組建大規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