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383章 稅收和人口

第383章 稅收和人口

2024-12-25 14:06:47
  第383章 稅收和人口

  法塔赫最後這個問題,並沒有人專門跟馬衛國分析過,但是馬衛國自己就知道為什麼:

  「來不及的,現在朝廷、工廠、商行需要有人,然後百姓知道他們需要這樣的人,然後自己回去學習。

  「這個過程要多久?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

  「朝廷的空缺必須儘快補滿,工廠商行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建設起來。

  「大明現在做什麼都必須要快,一步慢就步步慢。

  「聖上肯定知道這樣的道理,所以才主動在全天下普遍建設各種學校。

  「朝廷官辦的學校都是不賺錢的,收多少用多少。

  「就算是這樣,仍然到處都缺人。

  「如果聖上以前沒有下令建設學校,現在那就更加的缺人了。

  「所有的工廠建設和生產都會拖慢很多。」

  法塔赫聽著馬衛國的分析,腦海中的某些思維終於完全清晰了。

  「但是,學校為什麼不賺錢啊?這些普通工人來學幾年出去,就能一個月賺三十甚至五十金票。

  「他們以後一個月的工錢就能頂現在一年的學費。

  「就算是把學費提高到一年的工錢頂一年的學費,也肯定有無數的普通人願意去學的。

  「他們現在沒錢,可以給他們貸款,這又是一筆利息錢。

  「他們上學十年,畢業之後還款二十年,都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大明本土的幾億人,肯定有足夠多的人能接受。

  「而且,辦學校能賺錢的話,民間也會有人主動去開辦學校啊。

  「那樣朝廷還能再收民間學校的稅……」

請刷新本頁!


  「大王,你這些設想,到了大明之後,特別是聖上召見的時候,儘量不要表露出來。」

  法塔赫也是跟馬衛國混熟了,這種情況下仍然直接反問:

  「為什麼?」

  就在這麼一瞬間,馬衛國似乎又改變了想法:

  「還是說說吧,你跟聖上說了這些建議,說不定對大王你的未來有好處。」

  法塔赫徹底迷糊了:

  「為什麼呀,先生為何先提醒我不能這麼說,然後卻又馬上反過來提醒應該說,其中緣由,還請先生教我啊。」

  馬衛國再次搖頭嘆息:

  「內在的邏輯我也不甚清楚,但聖上不可能不知道你所說的方法,可是卻並沒有那麼做,說明聖上不喜歡那樣的方案。

  「你如果提出這樣的意見,可能會讓聖上不高興,所以我聽到你的意見,第一反應就是提醒你不要說。


  「但是我也很快就反應過來了,你是一個海外藩國的君主,而不是朝堂上的普通臣子。

  「你提的意見在聖上看來是錯誤的,說不定能讓聖上對你更加放縱。」

  法塔赫微微皺眉:

  「感謝先生指教,我明白先生的邏輯了,但仍然無法理解聖上為什麼會這樣做。

請刷新本頁!


  「這不應該能比大明現在的方案賺到更多的錢,大明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稅嗎?

  「收到了更多的稅,國力才能更強,才更有威脅啊。」

  馬衛國笑了笑:

  「所以你可以等聖上召見的時候,直接問聖上其中的邏輯。

  「當今聖上也非常樂於教人,大明的有名大工匠幾乎都是聖上的弟子出身。

  「聖上如果願意教你,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馬衛國沒辦法解釋,法塔赫自己也想不通,但也只能先按捺下了心思,安心等待客船啟程。

  但也就在這段時間,另外一批人按照鴻臚寺的安排,登上了同一艘船。

  馬衛國作為鴻臚寺右丞,也得到統治去見了個面。

  喬治亞的巴格拉季昂,在走完了基本的宗藩協議流程之後,也按照鴻臚寺的建議申請去拜見大明皇帝。


  然後也直接得到了批准,正好被安排與波斯國王一行人同船。

  巴格拉季昂穿過波斯高原,來到波斯灣的石油城這一路上,所受到的衝擊比法塔赫還要大。

  巴格拉季昂長期生活在聖彼得堡,至少是一個能夠得到歐洲消息的地方。

  而歐洲沿海地區,也能夠更多的了解大明的消息。

請刷新本頁!


  正是這些基本的入門知識,讓巴格拉季昂比法塔赫更加明白,大明在波斯灣的這些建設,投入了多少的資源和人力。

  也能夠想像得到,大明此時擁有的力量,比俄國強大了多少。

  但在波斯灣的見聞,只是他們這些外國君主的第一次衝擊,在後面的旅途上還有更多的大場面等著他們。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乘坐的客船整備完畢,和其他幾艘大中型遠洋客船依次拔錨。

  出海後與大明海軍安排的一支波斯灣航路護航艦隊匯合。

  雖然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完全是大明的天下,周圍這片區域內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大明遠洋貨運安全的力量。

  而且大明現在的遠洋客船和貨船,基本都是鋼鐵結構並帶有蒸汽機驅動,船上通常還有自衛火力。

  別說地方上的野生海盜勢力了,就算是一般的小國海軍,也都無法奈何這種民船。

  但自當今大明皇帝主持遠洋貿易以來,由大明海軍艦隊護送商船出海的習慣,卻仍然被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可以讓海軍的士兵保持常規訓練,也能管理和控制海上走私和偷渡行為。


  只不過船隊內的戰艦數量大幅度減少了。

  每一批次的護航艦隊,通常都不會超過四艘戰艦,規格也通常不會超過四級艦。

  不過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畢竟是藩國君主,還有大明鴻臚寺的使者在船上,這一次的護航艦隊規格略微有些提高。

  海軍安排了兩艘五千噸的三級戰艦,四艘三千噸的四級戰艦。

請刷新本頁!


  巴格拉季昂站在甲板上,拿著一支雙筒望遠鏡,對著周圍的船看了好長時間:

  「全部都是鋼鐵船,全部冒著煙氣,全都是蒸汽船。

  「裝有大量大口徑火炮的應該是護航戰艦,全部都是真正的炮塔化的雙向速射炮,肯定還會有大明的超級開花彈。

  「這些船的規格超過所有的俄國戰艦,這六艘船就足夠摧毀俄國海軍。

  「甚至就算是把戰艦拋開,只考慮周圍的這些民用的客船,也不是其他國家海軍所能抵擋的了。

  「等等……我的神啊,那是什麼船,這麼巨大……」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的船隊,可不是只有幾艘客船,還有一批貨船要同行。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鋪開,最大的船會從豪華客輪和戰艦逐漸變成了貨船,大型貨櫃船和大型油輪。

  再加上朱簡烜的專門提醒和安排,預判性的提前設計建造更大的貨船。

  導致貨輪和油輪提前開始體型膨脹。


  現在大明最大的油輪,滿載排水量已經超過了八萬噸,放在前世的二戰都是龐然大物,在這個世界更是令人驚恐。

  波斯灣大明最大的產油地,石油城波斯灣規模最大的集散地,也最靠近最大的油田。

  大明最大的油輪自然要來石油城的貨運碼頭裝石油。

  四艘八萬噸的大型油輪加入船隊的時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都驚叫起來了。

請刷新本頁!


  「聖上有旨意,工匠們有能力,工廠也有需求,所以就造出了這麼大的船。

  「排水量八萬噸,專門用來運石油。

  「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船,也感覺非常的震撼,這種貨船比航母都大了。

  「但是跟造船相關的官員打過交道,才知道這種船規模的大船已經量產了,同時更大規模的船也已經開建了。

  「最新最大的船,排水量超過十萬噸,最多三年後就能在海上見到了。

  「聖上的指示和工匠們的計算都是對的,現在的貨船規模越大總的運輸成本就會越低,甚至造船的總成本同樣也變得越低。

  「現在船廠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造船殼的鋼鐵。

  「所以現在的大明造船工匠們,正在想盡辦法將船造的越來越大。

  「按照工匠們的判斷,未來限制貨船規模的條件,只有馬六甲和蘇伊士的航道深度。

  「聖上在這裡也有先見之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主航道深度一開始就要求不低於十六米。


  「那是當初的貨船迭兩層都顯寬裕的標準,現在看著卻很快就能發揮最大作用了。

  「我們有生之年也許能看到滿載超過二十萬噸的貨船。」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都是張大了嘴巴:

  「十萬噸——」

請刷新本頁!


  「鋼鐵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兩人和周圍的官員,都已經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每個人吐了幾個詞之後,就張著嘴巴愣在了那裡。

  馬衛國的這些話反覆多次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這支半官方的船隊啟程之後,就保持著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一路橫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

  由於都是大中型遠洋船舶,在完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七千五百公里。

  船隊只用了十一天的時間,就從天方的波斯灣開到了馬六甲海峽,這裡是大明神洲本土的南大門。

  這樣的持續航行,也讓有軍隊背景的巴格拉季昂精神複雜。

  因為意味著大明從本土支援波斯灣,支援奧斯曼甚至歐洲的戰場,都只需要十幾天的時間,一個月就能往返一次。

  而且考慮這支船隊的規模,他們單次運送的物資,就足夠支援數萬人的主力部隊。

  這還只是一支貨運和客運船隊而已……


  因為船隊進入馬六甲海峽之後,由於海峽的航道越來越狹窄,海上的船隊之間互相靠近,逐漸能夠互相看到了。

  船隊越是靠近獅城港(新加坡),周圍的船隻也越是密集,每天都能看到更多的船出現。

  最為恐怖的八萬噸的超級貨船和油輪,都很快就出現了不止一批。

  規模稍微小一點的,噸位應該在四萬噸和六萬噸的油輪和貨船,出現的頻率就更高了。

請刷新本頁!


  大明在馬六甲海峽北側,獅城港後面的柔佛(馬來)半島上,建立了南洋地區最大的煉油廠。

  為過往的軍艦、客船、貨船提供補給。

  所以有一批超大型油輪,專門跑馬六甲到波斯灣的航線。

  船隊即將靠港的時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再次來到了甲板上。

  巴格拉季昂再次拿出瞭望遠鏡,看著周圍錨地停泊的大小船隻,心中懷疑自己是不是看到了幻象:

  「這麼大的船,這麼多的船,應該能夠直接將一整個國家都搬走……」

  馬衛國聽到之後,卻嘆息著感慨說:

  「大明本土現在每年向海外輸出移民超過一千萬人,按照歐洲的標準已經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國家了。

  「大明正在按照每年一個國家的規模,向美洲、霖洲、非洲的荒野,輸送大明本土過多的人口。

  「但就算是這樣,大明本土仍然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現在平均每個大明人都只能分到三畝多點的土地了。


  「大明本土的人口數量和密度都還在不斷地增加,每年仍然都有一個小型國家的規模。

  「未來一個大明人可能只剩下不到三畝甚至兩畝地了。

  「如果不是聖上帶著工匠們發明了化肥,讓幾乎所有的糧食畝產都直接翻倍了,我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養活這麼多人口。

  「大明本土的人口實在太多了,所以聖上才不斷地在海外拓土開疆,將百姓遷移出去生存。

  「大明的船還要更多一些,更大一些。

  「才能將越來越多的人輸送出去,而不是堆積在本土的這點土地上掙扎。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聽到這裡就都很無語,大明的這種人口太多了的「痛苦和麻煩」,真的不是其他國家能夠體驗到的。

  現在全世界的其他所有國家,人口都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人口仍如此各國最為重要的財富。

  神洲本土這種人滿為患的情況,真的是世界獨一份的奇特景象。

  巴格拉季昂同時想到,按照大明人口的基數和繁衍速度,以及向外遷徙殖民的速度,未來全世界肯定到處都是大明人了。

  大明可能用不了一百年,就能將空曠的新大陸塞滿了,非洲的野人可能會消失,完全被大明本土人取代。

  到了那時候,俄國本土的大明人可能也會越來越多的,甚至現在就可能會越來越多了。

  但是自己和俄國人,以及其他國家的所有人,對此也真的無能為力。

  大明就是有這麼多人,確實有能力去開墾和耕種更多的土地,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他們這麼做。

  就像一個最大的水池已經滿了,正在不受控制的向外溢出,並迅速裝滿其他的水池。

  未來不是全世界到處都是大明人,而是全世界都只剩下大明人了。

  其他人群和國家要麼被大明人融合吸收,要麼直接被大明人組成的帝國徹底消滅。

  喬治亞和俄國都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