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384章 偷渡客與寶安港

第384章 偷渡客與寶安港

2024-12-25 14:06:49
  第384章 偷渡客與寶安港

  波斯君主法塔赫,喬治亞君主巴格拉季昂,大明鴻臚寺右丞馬衛國為首的鴻臚寺使團,搭乘的遠洋船隊在獅城港靠港補給休整,同時也要接受一次全面的檢查。

  朱簡烜經常把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掛在嘴邊,但大明現在確實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大明和神洲現在就是有本土和海外之分。

  馬六甲是大明本土的南大門,現在的柔佛府的獅城港,就是這個大門的門房。

  門房裡面駐紮著管事和護院,海峽兩側都有大明的海陸空軍基地,大明南洋地區的三軍主力都在這附近。

  更往南一些的爪哇島西側,有航道條件更好的巽他海峽,但是那邊的管理反而沒有馬六甲這麼嚴格。

  因為走巽他海峽的船,基本都是去南非和霖洲東岸的大船,這些地方已經是大明的保留地了,沒有藩國和外國船隻活動。

  所有出入馬六甲的船隻,船隻上搭載的人和物,都要接受一次全面的核查。

  出去的船主要查走私,有些類型的貨物,是不准民間夾帶運輸的,仍然只允許官營和皇室所屬廠商經營。

  海外的地區,尚未完全納入王化,也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出售。

  進來的船主要查偷渡,任何人沒有合適的身份,沒有經過專門的批准,都不能進入大明腹地。

  馬衛國一行人都是大明朝廷官方的人,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也都有鴻臚寺的文件,所以可以正常通行。

  但是他們上岸活動的時候,卻在碼頭上看到了成群結隊的偷渡者,被獅海關衙門的錦衣衛看管著。

  這些人雖然大部分都穿著明式的便裝,但顯然大部分都是胡人或者白人。

  雖然大部分都是非常落魄邋遢的狀態,但也有一些人的衣著看上去頗為得體,似乎是知識分子。

  現在時不時的還有成群結隊的錦衣衛,從其他的客船上押送著更多的偷渡客下船,跟碼頭上的偷渡者歸攏到一起。

  法塔赫看到就忍不住問馬衛國:

  「馬先生,這些人……都是沒有路引的嗎?」

  馬衛國頗為厭惡的說:

  「是的,這些都是沒有路引的偷渡客,他們要麼是藏在普通客輪的貨倉裡面,要麼是直接夾在貨船上,意圖偷渡進入大明。

請刷新本頁!


  「聖上在二十年多前,就知道未來會有大量的偷渡者,當時規定了對不同族裔人群的管制方法。

  「提前建立了專門的管理衙門,在各個入境關口搜查這些搜查這些偷渡者。」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聽著就忍不住咂舌。

  他們現在都不能完全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要偷渡過來,更加無法想像大明皇帝這種超前預判。

  而且從波斯灣啟航的這一路上,在與大明的官員接觸的過程中,類似的超前預判已經聽到了不知道多少個了。

  一次兩次的預判,少數幾件事的提前準備,還算是可以理解的有先見之明。

  但大明皇帝的預判實在太多了。

  法塔赫下意識的說:

  「大明為什麼會拒絕他們入境?這些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啊……

  「哦……對了,大明本土人口過多,大明人都要往外移民,更加不可能允許他們入境了。


  「大明本土每個人都只剩下三畝地了,更加不可能用糧食來養活這些外人。」

  法塔赫說到半截就反應過來了,大明本土是全世界最不缺人的地方。

  巴格拉季昂也已經反應過來了,然後就下意識的追問:

  「那大明朝廷會怎麼處理這些人?偷渡在大明的法律之中應該不是死罪吧?」

請刷新本頁!


  「他們既然這樣偷偷的混入大明,很可能不會說明他們自己原來的身份和住處的。

  「如果也不能直接處死的話,可能會非常麻煩,是否可以作為奴工使用?」

  馬衛國回想了一下自己聽過的傳聞:

  「現在偷渡好像確實不是死罪,但他們也別想以任何理由留在大明本土,甚至都別想留在南洋。

  「我跟這邊的錦衣衛聊過,他們說很多偷渡客認為,能留在南洋為奴就算成功,留在南洋就有機會再去大明本土。

  「因為大明人的奴僕不是亞洲和歐洲人認知中的奴隸。

  「奴僕在大明的法律中不是主人的私有財產,主人傷害了奴僕的生命同樣會被衙門處罰。

  「大明的奴僕還能擁有自己的財產,按照歐洲人的認知更像是終身雇員。

  「大明的律法核心在戒不在懲,他們既然想要在本土和南洋當奴僕,那衙門就必然不能讓他們如願。

  「他們都會被送去非洲,給最近一批的新移民為當奴僕,幫助新移民在非洲開荒種田。


  「除非有朝廷的專門許可,任何外來人員都不能留在大明本土。」

  去非洲開荒是比較危險的事情,因為非洲內陸有大量的野蠻土著,與移民之間經常會爆發衝突。

  大明在非洲開荒種田的過程,也是徹底清理周圍土著的過程。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體會到的文化差異,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此時也體會到了。

請刷新本頁!


  關鍵是這些青壯年,願意在南洋當奴僕,大明都不允許,大明不想為他們提供口糧。

  雖然之前就已經知道大明本土人多了,但這種直接相關的事實擺在面前的時候,讓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有了更強的實在感。

  馬衛國、法塔赫、巴格拉季昂一行人,在獅城停留了三天,船隊檢查補給完成後再次啟航,駛向廣州府寶安港。

  馬六甲這個大門,可以算是大明本土的「院門」,而大陸上的廣州府,就是真正的「房門」了。

  能夠在廣州府上岸,才是真正的進入大明本土了,這裡也是所有偷渡客的目標。

  明清時期的廣州府規模很大,範圍幾乎囊括了整個珠江三角洲。

  朱簡烜前世的廣州、清遠、佛山、東莞、中山、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的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廣州府管轄。

  廣州府也是大明朝廷在華南地區集中力量首先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

  廣州城本來是秦漢時期的南海郡故地,當時的城池勉強可以算是直面大海的,所以才會有南海之名。

  但珠江在城下持續淤積了一千多年之後,廣州已經從海港變成了內河港口。


  在工業化之前,廣州這種大河上主航道上的最後一座城,本來是非常適合作為港口的,正好用於海船和內河船的交界地。

  風帆時代兩千噸的船都是大的,而且木船輕載吃水很淺。

  但隨著工業化真正開始,船隻規模越來越大,吃水也越來越深,進出狹窄的珠江航道越來越困難。

  廣州這種河港就不適合作為遠洋海港了。

請刷新本頁!


  最近這些年,大明朝廷建設部和廣州府聯合勘探挑選,最終選擇了寶安縣城的西南部的半島上,專門建設了一座全新的大型海港,用於溝通廣州與南洋。

  寶安縣最初屬於東莞縣,在萬曆年間拆分出來,形成了獨立的新安縣,轄區大概是後世的深圳和香港。

  這個世界的大明工業化和一體化的過程中,朝廷發現神洲本土叫新安縣的地方太多,為了方便區分把新安縣改成了寶安縣。

  建設港口的地方位於後世的蛇口半島上。

  珠江口一側天然水深在九到十四米之間,稍微疏浚就能達到十六米的運河水深,繼續向南航行很快就有二十米水深了。

  寶安港首先承載了大明南方工業區與江南工業區、環渤海工業區的貿易互通的需求。

  也承載了大明本土與南洋地區的海運往來。

  還是大明本土與澳洲、印度、天方、歐洲地區的遠洋貿易起始點或者中轉港。

  如此龐大的航運驅動力,再加上本來就頗為優越的自然條件,讓寶安港很快就成了大明廣南地區最大的民用海港。

  現在的寶安港所在的半島周圍都已經變成了泊地和碼頭。


  馬衛國乘坐的船隊駛向港口的時候,在深圳灣對面的元朗地區也到處都是忙碌的工地。

  很顯然,寶安這座城市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

  城市的核心區在寶安港周圍,但未來可能會變成整個深圳灣的周圍。

  深圳灣外部水比較深,可以疏浚加深成為港口的一部分。

請刷新本頁!


  也因為濕地水淺,未來可以通過建設長橋,將海灣兩岸連接起來。

  現在這個大明南方最大港口選址在寶安,而不是九龍和香港島這種天然航道條件更好的地方。

  根本原因還是大明的工業化是內生的,且沒有受到外力的干涉。

  這種本土內生工業化所孕育的港口,即便是本身是用於對外溝通為主,通常也會出現在與內部平原相連的沿海山麓地區。

  山麓意味著海岸線是岩石海岸,這種地方更容易出現天然深水港,航道疏浚維護的壓力較小。

  與內部大平原直接相連,更方便修建鐵路和公路,方便調動內陸的海量資源,也方便將內陸的產品輸送出去。

  如果這種港口能位於大河的出海口,將內河與遠洋航線串聯起來,那樣就更好了。

  大明朝廷和廣州府選擇在寶安建設港口,就是要建設一個向外輸送內部商品的港口,一個遠洋航線與內河航道轉換的地方。

  所以與內部腹地的連接是非常重要的條件,最終的選址要在航道條件和區位之間做折中。

  寶安縣城與蛇口半島周圍的區域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九龍和香港島之間的天然航道條件雖然更好,但是這裡與廣州府的核心平原區域並不相連。

  中間隔著成片的丘陵地帶還有一道深水海灣。

  這裡屬於大陸邊沿地區的孤立角落,與內陸的溝通非常的不方便。

  在工業化剛剛開始的時候,要把鐵路和公路就到九龍,是一件頗為麻煩而且困難的事情。

請刷新本頁!


  再或者是等工業化發展到新的階段,可以強行修建高標準的鐵路和公路與內陸聯通,成為內陸大型城市的遠洋專用深水港口。

  類似朱簡烜前世上海的洋山港。

  香港的崛起是特定歷史環境造成的,現在這個世界沒有這種特定條件,香港自然也無法獲得前世的地位了。

  現在九龍和香港島已經成了大明海軍的軍港。

  未來大嶼山島的某個地方或者周圍的某個小島,也許有機會成為廣州府的「洋山港」。

  如果未來的廣州府不會被拆成幾份的話。

  馬衛國乘坐的船隊慢慢靠近寶安港的時候,他也難得的特地拿著望遠鏡觀察周圍的情況。

  馬衛國主要是想看看,自己出去的這半年,這裡又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現在這個時代,特別是廣州府和寶安港這種工業化的最前沿地區,就算是對於大明人而言也是一年一個樣的。

  對於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這些外來者而言,這種衝擊更是拔高到了另外一種全新的層面。

  他們在波斯灣已經看到過規模龐大的工地了,在馬六甲也已經看到過了龐大的港口和數不清的船隊。

  而在珠江口裡面,在寶安港周圍,這兩種東西迭加在了一起,規模又都擴大了一個級別。

  他們原本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麻木了,現在卻再次時不時的露出驚詫的表情。

  畢竟,波斯灣和馬六甲,都算是工業化的大明的外部力量體現,而寶安港這裡卻要直面工業社會本身了。

  船隊在寶安港靠岸之後,馬衛國一行人再次接受了一輪新的檢查。

  馬衛國等人在碼頭上又發現了一批被錦衣衛押送的偷渡者,這些都是獅城和琉球等其他「院門」溜進來的漏網之魚。

  數量上比獅城港的少了一個數量級,成分也明顯發生了變化,歐洲白人變少了,胡人變多了。

  馬衛國沒有理會這些人,帶著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辦理了手續。

  然後一行人就在這裡上岸了。

  他們沒有繼續乘船去順天府,而是被專門安排先去參觀廣州府,然後再乘坐火車去順天府面聖。

  未來的海外君主進京朝拜,都有可能被安排下去參觀。

  讓他們首先看清大明的真實情況,認清當前的現實,以避免不必要的誤判。

  在面對大明皇帝的時候,也能夠擺出合適的姿態。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參觀的第一站就是佛山鋼鐵廠,然後是無縫鋼管廠、軍工廠、造船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