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攻守易形
2025-02-10 17:26:48
第437章 攻守易形
郭嘉的計策一出,田澤麾下文武皆是連連點頭。
果然不愧是鬼才,總能玩出些新花樣。
袁紹等諸侯如今打不起正面的攻堅戰和野戰,只能固守,卻又缺糧缺馬,外加上中原一馬平川的地形和青州附近泰山山脈的阻隔。
這些要素綜合起來看,郭嘉的計策簡直就是天然為了這一條件而創造的,再合適不過了。
即便是有些牴觸兩線作戰的陳宮此刻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打仗不僅是打仗,更是一筆經濟帳。
無論是人口、土地、地形戰略還是對於發展和改革的影響等,都有著其價值。
陳宮所衡量的便是打這一仗對發展的遲滯、對內政的壓力和對物資的消耗等,對比所能獲得的人口土地和長遠積極影響等,是否值得。
這筆帳很難算,尤其是立場不同的情況下,各種因素在不同人心中的價值也不盡相同,難以言說誰對誰錯。
陳宮此前有些不願,卻又不強硬反駁便是因為這一原因。
但是郭嘉的這一戰略卻極大的打消了他心中的顧慮。
青州儘管有不少人口被袁紹偷偷的遷至南方了,但終究還有很厚實的底子。
而且土地肥沃、世家豪強稀少、疆域也不大。
一旦拿下,內政的壓力並不算太大。只需約為冀州一小半的人手便足以維持健康的運轉。
人力物資的投入相比產出絕對划算,諸多後顧之憂也被免除,陳宮也確實找不到反對的理由了。
見麾下文武都流露出贊同之色,田澤微微頷首:「便依奉孝之策。」
「不過這十萬騎兵……」田澤不禁猶豫了起來。
西涼新定,為求穩妥,安排了大量騎兵壓陣。可并州、幽州的騎兵也都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尤其是在皇甫嵩剛走馬上任的情況下。
再厲害的統帥也得在摸清了軍隊情況後才能制定戰略、指揮作戰。
請刷新本頁!
這種戰鬥,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否則給了對面喘息的機會,很快便會恢復元氣,諸多前功便會化為烏有。
因此,皇甫嵩在上任後,並沒有直接新官上任三把火,對整體戰略進行大改,而只是微調,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整飭各地軍備、狠抓紀律、懲治貪腐之上。
田澤也不好這個時候給皇甫嵩拖後腿。
「陛下,臣建議抽調西涼騎兵。」程昱毫不猶豫的說道。
「如今西涼已經趨於平穩,漢中也在我等掌握,並不需要過多的騎兵只需留下兩三萬精銳即可。其餘可盡數調往中原戰場。」
董昭也是贊同道:「陛下,仲德所言甚是。」
「益州多山巒險阻,大量騎兵施展不開,只需少股精騎即可。一馬平川的中原才是大量騎兵應當馳騁的疆場。」
中原之戰徹底的向天下人宣告。
攻守易形了!
中原諸侯再沒有北伐的可能,只能死守。
有著司隸的諸多關卡和漢中張魯在,董昭根本不擔心戰火會燒到西涼。所以那麼多的騎兵留在西涼完全是大材小用。
郭嘉的計策可以說是給他們打開了一扇窗。
中原是必須要拿下的,而且會很輕易,這是天下人的共識。
因為中原無險可守,丟掉只是早晚的問題。
請刷新本頁!
但是正常手段想要拿下中原,損失只怕不會小。
因為袁紹和曹操很清楚中原難守,為長遠計,他們絕對會榨乾中原最後一絲精華,再將之做成一個大炸彈扔給田澤。
而郭嘉的計策高明就高明在,以不攻而取中原。理論上完全有可能在不損傷中原元氣的情況下完全將之掌控。
畢竟袁紹和曹操都是梟雄,而且心懷天下。
他們可以在中原擄掠,甚至是大肆屠城,但這無疑是再一次對自身威望極大的打擊。
漢人重名。
若是原本歷史軌跡中的那個徹底殘破的漢末亂世也便罷了,就是屠城都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但現在在田澤的控制下,各路諸侯征伐不斷,整體的秩序卻詭異的趨於平穩。
仿佛就像是田澤和袁紹等人開戰,涉及的只有軍隊,對於百姓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一般。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這種情況下打破道德底線,那無疑是自掘墳墓。
都不用田澤自己動手,袁紹等人麾下就會陷入不斷的內亂。
所以,哪怕袁紹和曹操並不在乎百姓的性命,心思再怎麼狠辣,也只能裝成賢君之樣。
田澤因仁義而自縛手腳,帶來的影響比很多人想像的還要大得多。
「由誰領兵?」
對於程昱和董昭的建議,田澤微微點頭,隨後又問出了此言。
一時間,眾文武便開始議論紛紛。
「陛下,臣以為子龍和子義將軍擅長騎兵作戰,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董昭建議道。
田澤麾下五大帥才,徐榮要坐鎮河北,關羽要威懾袁紹,張遼要駐守涼州、攻伐益州,張郃要鎮守司隸,徐晃卻又不以騎兵為長,而且最好留於青州以備萬一。
因此在董昭看來,還是從諸多將才中挑選為好。
在西涼之戰中表現最為突出的趙雲和太史慈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然而,程昱卻有著不同的見解。
「陛下,臣以為,還是由公明統領騎兵最為合適。」
「哦?為何?」田澤問道。
程昱沉聲道:「公明雖不長於大規模騎兵作戰,但是其用兵最大的特點就是軍紀嚴明、沉穩有度。」
「此戰的難點不在於作戰,甚至可能鮮少有戰事,騎兵的作用更側重於牽制分割,重在彼此勾連配合、臨機應變。而這,恰是公明的長項。」程昱說道。
能夠位列五大名帥,徐晃的實力絕對是經得起衡量的。
只不過是因為田澤麾下士卒本身素質便極高、組織力較強,才使得徐晃的能力顯得並不那麼突出。
論起組織力,徐晃不差臧霸多少,而且在大局觀和大規模作戰指揮方面,更是遠勝後者,天生就是為大戰役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