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後記一百一十五學術大獎競爭激烈啊,金雞納樹都發現了
2025-02-01 06:04:27
第1259章 後記一百一十五·學術大獎競爭激烈啊,金雞納樹都發現了
謝衍拉著公主的手,被請去第一排坐下。
學者已經來了不少,紛紛過來跟他們見禮問候。
不多時,又來數人。
其中一個老者、一個中年,被請去第一排,就坐在距離謝衍不遠處。
「那中年學者是誰啊?一點也沒有印象,」謝衍低聲問公主,「他跟我一樣,佩的是芙蓉腰牌,居然也能坐在第一排。」
朱棠溪說:「溫礪,字砥之。寧夏人蘭州太學畢業。二十歲放棄仕途,專研史學、文字和考古。三十歲以前默默無聞,後來突然發表一篇論文,一口氣破譯四十多個甲骨文。就此名噪一時,直接授予芙蓉學士。」
甲骨文研究,是從朱銘執政中期開始的。
起初並沒有主動去挖掘,而是在一場洪水之後,有人獻上「神龜負圖」祥瑞。
這片龜甲,並非出自殷墟,而是來自鄭州!
人們印象中的甲骨文,刻得極大,清晰明了。
但這種其實屬於鳳毛麟角。
絕大部分的甲骨文,字刻得非常小,乍一看很難發現。加之出土時裹著泥沙,不洗乾淨根本看不到文字。
尤其是龜甲上的甲骨文,即便是洗乾淨了,其文字也往往被誤認為是裂紋。
「這個溫礪,又有什麼新成果?去年沒見過他啊。」謝衍說道。
朱棠溪說:「此人在開封太學做教授,常年帶著學生奔走各地。就算不出去考古,也深居簡出做研究,去年的大會他沒有出席。六郎不看考古學刊,自不知道此人最近又有成果。」
「什麼成果?」謝衍問道。
朱棠溪說:「他把晉姜鼎能夠辨認的銘文,幾乎全部破譯了。還指出前輩的錯誤和遺漏,包括六一居士(歐陽修)的漏誤。」
晉姜鼎是北宋中期出土的,收藏在開封皇宮裡。另一個時空,在靖康之亂時失蹤,這個時空卻保存完好。
朱棠溪懷孕和坐月子期間無聊,很多時候看書打發時間,其中就包括各種學刊。
請刷新本頁!
朱銘在位的時候,太子朱洋奉命增築洛陽城。
給新城區挖下水道的過程中,挖出一堆一堆的周朝陵墓——挖到東周王城的陵區了。
那裡有九個周天子的陵墓,以及大量東周貴族的墳墓!
可惜,大部分陵墓已經被盜掘。只能從陵墓規格判定是周天子,卻無法確定具體陵墓的主人。
在一座被盜空的陵墓里,大明考古人員撿到一把青銅劍。其劍銘為「緐x之金」。
其中的「x」字,是湯下麵一個木字。
而晉姜鼎銘文裡面,也有的「緐湯」二字。
當時就有大明金石學家提出,這兩件出土文物,其銘文應該都是「繁陽」的周代寫法。
後來甲骨文出土,學者們又藉助這兩件文物,順勢破譯了「陽」字的甲骨文。
這個叫溫礪的中年學者,卻是對「繁陽」產生了興趣。他帶著學生,通過史料記載,跑去內黃和上蔡兩地挖了七年,專門挖掘那些已經有盜洞的古墓。
終於,去年在上蔡發現一座大型積沙墓。
整座墓有十多個盜洞,裡面還有幾十個盜墓賊的屍體。通過這些盜墓賊殘存的服飾判斷,有些來自隋唐時期,有些來自五代時期。
墓中文物大部分已被盜走,但還殘留了六十多件,其中有四件是青銅器。
根據青銅器的銘文,可以斷定是一位蔡侯的陵墓。
請刷新本頁!
而且根據銘文記載,上蔡當時有一個大市場,一直在搞南北貿易。
再結合以前發現的文物銘文,溫礪斷定東周時的繁陽在上蔡附近。這跟杜預對《左傳》的註解對得上號。
溫礪推測——
洛陽出土的「繁陽之金」青銅劍,是楚國的銅料販運到上蔡,再被東周王室買去洛陽鑄造成劍。
晉姜鼎則是晉文侯的夫人,把山西食鹽運到上蔡換銅,再把銅料運回山西鑄造成鼎。
這個發現,揭示了東周時期的一條重要商路,以及當時南北各國的貿易來往。
……
謝衍瞅了瞅溫礪,發現他跟旁邊的老年學者不對付。
這兩人坐在一起,互相之間毫無交流。
大概又是學術之爭。
那老頭兒一直在跟旁人聊天,溫礪卻默默坐在那裡,似乎非常不合群的樣子。
而且,溫礪長得有點丑,臉上有個大痦子。常年在外考古,讓他的皮膚粗糙黝黑,換上布衣估計會被誤認為老農。
突然又進來幾人,眾多學者紛紛站起,朝著他們拱手致意。
謝衍也站起來了,因為這幾人全是名醫!
請刷新本頁!
謝衍主動攀談:「久仰宋先生大名,去年就想當面請教,可惜先生很快就離京了。」
宋直方笑道:「老朽也久仰謝學士大名啊。」
後排一個學者說:「聽聞宋先生找到了治療痎瘧(瘧疾)的新藥?」
宋直方說:「多虧了從美州回來的探海隊。他們每次歸國,都要帶回一堆藥材,全是美州土著常用的。去年又帶回二十多箱,其中有一種藥材,被美州土著用來治療發燒。」
「那種治燒藥能治痎瘧?」謝衍問道。
宋直方說:「那是一種樹皮,美州土著用來熬汁喝,能治療發燒等症狀。去年有個病人,因為送來得太晚,服了截瘧散也無用。他發燒發得厲害,常用的退燒湯劑不管用。我就想起那種美州樹皮可以退燒,死馬當成活馬醫,居然真就見效了。」
後排那位學者問:「只是能退燒,還是能專治痎瘧?」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宋直方說:「專治痎瘧。我專門跑去南洋,到痎瘧病人最多地方做實驗。這種樹皮還挺有意思,痎瘧發病早期、中期效果不佳,就算服用了也總是病情反覆。但到了發病晚期,卻是非常管用,而且見效特別快。」
朱棠溪問道:「這種樹皮叫什麼?」
宋直方說:「探海隊在貼紙上標註的是『克夷納』,他們往往根據土著發音隨便寫名字。我倒是給重新起了個名,叫做『克瘧樹』。那些克瘧樹皮已經用完了,來年讓探海隊多帶些回來。最好是能帶回樹苗或種子,就在大明種植。」
金雞納樹被發現了!
謝衍聽到痎瘧兩個字,就基本猜到是金雞納。
這是歷史穿越小說里的常客啊,今後大明繼續對外開拓,此物必然能夠大展神威。
請刷新本頁!
宋直方說:「聽說探海隊已在美州發現煤礦,只要把煤站建起來,今後來往一趟就要快得多。美州有很多好東西啊帶回來很多療效極好的藥材。還有一種可以鎮痛的,拿來做手術很好用。」
蒸汽機船,大明早就有了。
最初全是內河蒸汽船,後來又有了近海蒸汽船。
但由於汽壓不足,只能作為輔助,主要還是靠風帆航行。同時還要頻繁加煤,在煤站體系沒有完善之前,大部分民間商船根本不用蒸汽機。
另一個時空,從富爾頓發明蒸汽船,到三漲式蒸汽機船出現,前後足足用了八十年時間。
大明估計也快了。
幾十年前,叛逃到西北非的那些海軍,其船隻就大部分是純風帆戰艦。只有一艘座艦加裝了蒸汽機,在戰鬥的時候才使用。
現在,從中國沿海到印度東海岸,沿途有大大小小的煤站二十多處。就連一些商船,也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
美州現在發現煤礦,肯定也要建煤站了。
幾人正聊著,老會長被簇擁著進來,全場學者集體起立迎接。
老會長的身體狀況,明顯比去年糟糕許多。
去年還能自己拄著拐杖走,今年卻全程被人扶著進來。
謝衍和公主也連忙過去,把老會長請到第一排靠中間的位子——最中間是留給葉太后和小皇帝的。
「朝宗近來在研究什麼?」老會長坐下問。
謝衍說道:「研究給孩子取名。」
「哈哈哈哈!」
老會長聞言大笑:「是該好生研究。但你的學術也不要放下,聽說你跟楊麟之弄出一種鋼琴。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但你一個搞化學的,還是該以化學為重。不對,你也不只是搞化學。除了改進水泥,你還弄出一種球磨機。」
「都是小打小鬧。」謝衍謙虛道。
老會長搖頭:「球磨機很好用啊。聽說現在的礦山,還有許多工廠,都在給機器製造廠下訂單。尤其是鋼鐵、陶瓷、玻璃、水泥這些行業,全都要用到你的球磨機。景德鎮那邊都瘋了聽說派了專人,日夜守在機械製造廠,非要優先給他們造球磨機。」
謝衍開玩笑道:「工部倒是會做買賣,十多萬貫就買走我的球磨機專利。他們恐怕一兩年就能回本,接下來就全是賺。」
老會長笑道:「十多萬貫的專利費,大明開國以來頭一遭。你就別不知足了。」
周圍的學者全都驚訝不已,十多萬貫已經超乎他們的想像。
沒誰賣專利能賣這麼多的!
看來謝駙馬不用吃軟飯了,自己就賊有錢。
「皇帝駕到!」
「太后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