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目錄頁> 第343章 開啟民智

第343章 開啟民智

2024-10-21 12:41:30
  第343章 開啟民智

  「國主這篇《警世鐘》,說的是膾炙人口。以中華之大、國力之盛、人口之多,若能眾志成城,還打不過小小的韃子?咱們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韃子淹死!」

  說話的是個中年人,身著短衣,倒像是個趕車的車夫。

  顧炎武見得談吐不俗,不由得多看了他兩眼。仗義每多屠狗輩,亂世出豪傑,說得便是此輩吧。

  另有一個年輕人,看樣子像是個商號的學徒,問道:「劉三哥,報上說滿韃子兵馬不到六萬,是真的嗎?」

  「呃?」那劉三哥無甚學問,怔了一下,說道:「國主說不到六萬,自然不到六萬。想那東北苦寒之地,也養活不了多少韃子。」

  食客里沒幾個紳衿,大多無甚見識,半信半疑。

  顧炎武暗自感嘆,國人麻木,民智不開,才被韃子趁虛而入。赤軍發行《振興報》,激揚種族之說,所為者何?大概是想開啟民智,激發民眾血性。

  任重道遠,任重道遠啊。

  「我不大相信。若韃子只有六萬,何以擊敗上百萬流賊?何以驅使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的虎狼之師?何以占領大半個中國?」

  說話的人是個,有些醉醺醺的,最愛與人抬槓。

  「放你娘的狗屁!」劉三哥怒了,喝道:「國主說是六萬,就是六萬。你個下三濫的腳夫,抬什麼槓?」

  眼看兩人就要爭執,夥計趕緊上前勸住。

  顧炎武冷眼旁觀,忍不住說道:「兩位何必爭執?國主剛在報上說,漢人要萬眾一心,方能眾志成城,驅除韃虜。你二人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有違國主本意。」

  劉三哥見他儒生打扮,氣度不凡,連忙作揖賠罪。

  顧炎武向眾人作揖,向顧祖禹點點頭,說道:「諸位,我這位族弟嗜好輿地之學,考證過韃子始末,不妨請他為大家釋惑。」

  顧祖禹初出茅廬,卻也不卑不亢站起,向眾人作揖,用官話說道:「滿韃子的祖先是金韃子,世居東北苦寒之地。國朝之初,設奴爾干都司,開馬市,定朝貢,羈縻滿韃子。韃子主要有三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韃子開國之祖努爾哈赤,原為遼東名將李成棟的部將,曾任建州左衛都指揮所。努爾哈赤背信棄義,反叛大明,統一女真諸部,實有人口二十萬,兵甲六萬。

  「其後,韃子不停擄掠漢人、牲畜,在東北開墾生產。李永芳、孔有德、耿繼茂、尚可喜等漢奸攜帶部眾,陸續投降韃子。韃子勢力漸成,吳三桂開山海關投降,遂長驅直入,中原淪陷……」

  顧祖禹畢竟是年輕人,說話文謅謅的,遠沒有《警世鐘》那樣的感染力。他的官話也不地道,在場好多粵人聽得並不清楚。

請刷新本頁!


  周庭深以為粵人不相信顧祖禹的話,說道:「諸位兄台,這位小先生來自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一聽常熟縣,眾人都來了精神。赤軍里有不少常熟籍的高官,國主的岳父正是常熟人瞿式耜。

  「小先生姓顧,出身輿地世家。《九邊圖說》聽說過嗎?就是顧家的大作。」

  顧祖禹臉上一紅,向周庭深作揖道:「謬獎,謬獎。」

  其實,顧祖禹並非地道的常熟人。他的父親顧柔謙本是無錫宛山人,家貧如洗,入贅常熟譚家,顧祖禹因此生於常熟。

  顧柔謙雖是贅夫,卻頗有志節,與同邑黃毓祺、黃淳耀交厚。黃毓祺、黃淳耀為抗清志士,死於清兵。柔謙閉門不出,著有《補韻略》、《六書考定》及《山居贅亂》等著作。

  顧祖禹有志於遠遊,柔謙十分支持,托顧炎武代為照顧。

  食客里知道《九邊圖說》的人並不多,反應寥寥。這個年代民智未開,識字讀書的人著實不多。

  周庭深頗感掃興,指著顧炎武說道:「這個先生也姓顧,崑崙顧炎武,弘光元年上乙酉四論,即《軍制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名噪一時。

  「這幾年,顧先生奔走江南,聯絡豪傑,與弘光朝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兵部主事楊廷樞……」


  食客還是無甚反應,周庭深十分尷尬,靈機一動說道:「顧先生早年為復社名士,與當今赤軍左參軍方以智是換帖的兄弟。」

  此言一出,滿坐皆驚,眾人紛紛過來搭訕。

  劉三哥已有醉意,過來向顧炎武敬酒,說道:「顧先生,我就是不明白,吳三桂世受國恩,麾下有關寧鐵騎這樣的勁旅,卻擁兵自重,不救崇禎皇帝。

  「李自成雖是流賊,畢竟也是漢人。韃子雖然強悍,畢竟非我族類。這吳三桂寧願剃髮做韃子,寧願與流賊血戰,也不願保大明的江山,真是可惡!」

請刷新本頁!


  顧炎武卻猛然意識到,國事艱難,朝廷往往強調疆臣用命、武將奮勇,對百姓無甚注意。紳衿空談義理,同樣忽視民眾。江南發生奴變、佃變,紳衿束手無策,驚為變亂。

  赤軍雖然脫胎於官軍,卻與流賊有些相似,極擅長與老百姓打交道。岑丹初更會鼓動民心,一篇《警世鐘》不知勝過多少官樣文章。

  「吳三桂認賊作父,執誤不迷。他雖在四川猖狂一時,吾相信,吳三桂遲早要步尚可喜的後塵。那洪承疇也必將像張存仁那樣,死無葬身之地。」

  顧炎武顧左右而言他,倒令眾人振奮不已。

  「先生說得好,韃子封了幾個異姓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見閻王去了。剩下吳三桂、耿繼茂,就像秋後的螞蚱,也蹦達不了幾天了。」

  「還有一個尚之信,乳臭未乾,還是個光杆司令。」

  「去年,大士李爾龍刺殺張存仁未果,慷慨就義,大家都惋惜得很。我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看,張存仁都遭報應了吧。」

  「還得是你劉三哥,聽說李大士的墓穴,還是你尋的。」

  劉三哥滿臉自豪,說道:「咱沒本事刺殺韃子,剛好認識一個風水先生,幫李大士尋了處寶地。」

  ……

  顧炎武神色一凜,對劉三哥刮目相看,勸道:「劉三哥,我看你身材魁梧,忠勇仁義,真是投軍的好材料,何不去赤軍中覓個前程?」

  劉三哥嘆道:「可惜我已過了三十,家裡又有老小。」

  眾人惋惜不已,說道:「可惜了,可惜了。若不是年齡超了,劉大哥去赤軍投軍,將來至少也得是個總兵官。」

  「什麼總兵官,赤軍現在叫標統、協統、鎮統。」

  有人攛掇道:「顧先生名重萬里,跟左參軍打個招呼,劉三哥投軍還不是小事一樁?」

  劉三哥不便求情,眼中卻滿是期盼。

  顧炎武初來乍到,原本不願替人請託,想到劉三哥是個忠義之士,他慨然說道:「我來試試看,請劉三哥寫個名帖……」

  文人的老毛病又犯了,顧炎武連忙改口,對顧祖禹說道:「景范,你記錄一下劉三哥的年齡、籍貫、住址……」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