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配享太廟
2025-01-13 05:58:19
洛陽作為都城,主要功能還是作為大魏的行政中心,服務於皇帝和六部九卿這類官署。
封路警戒乃是常事。
前往北宮的道路兩旁皆有虎衛警戒,曹睿在重重護衛下馳回北宮。入了書房所在的院中,徑直去尋董昭。
聽聞有腳步聲傳來,抬頭看到皇帝親至,董昭和滿寵一時間都詫異的站起。
「見過陛下。」董昭察覺到皇帝陰沉的臉色,不免有些疑惑:「陛下今日不是要去太學嗎?」
滿寵頗有眼色的搬過來一個椅子,曹睿點頭坐下,看向董昭說道:「朕方才得到消息,大司馬薨了。」
董昭愣了一下,但神態馬上就恢復正常,拱手說道:「此事實屬意外,但世事無常、乃是定理。國事為重,身體為重,陛下節哀、勿要太過憂傷了。」
滿寵也在一旁接話道:「九州萬方繫於陛下一人,還望陛下保重身體。」
曹睿嘆了口氣:「兩日前、朕初得了大司馬病重的消息,當時首要想到的就是安定局勢。」
「陳司徒派出去了、河南尹派出去了、侍中也派出去了。董公還說讓朕去許昌,朕也都應了。」
「可到了此刻、真聽到了喪訊傳來的時候,朕心裡卻覺得那些事情似乎都有些遠,哀傷和失落卻更多了。」
「方才從太學回來的路上,與大司馬昔日相處之景之情仿佛全憶起來了,一直在朕腦子裡轉。」
曹睿眼眶微紅:「朕不欲在太學眾臣面前失態,思來想去,也只能到西閣這裡、找你們兩位聊一聊了。」
董昭也輕嘆一聲,走到屋內暖爐的邊上、端起陶壺,斟了一杯溫水放在了皇帝面前。
曹睿看到董昭遞水,抿了一口、復又放了下去。
董昭道:「陛下節哀。」
「大司馬是國家重臣、也是宗親重將、陛下的腹心和股肱。」
「如今他不在了,陛下是不是有失去臂助之感?」
「是這樣。」曹睿點頭:「大司馬在時,未覺其異。大司馬不在了,朕卻不知道誰能替代他。」
「董公建議朕去許昌、去取濡須和江北,不也是這樣的想法嗎?」
請刷新本頁!
曹睿又抿了一口溫水:「董公但說無妨。」
滿寵靜靜起身關上了門,而後回身坐定,未發一語。
董昭道:「以臣來看,大司馬對國事最重要之處、乃是他作為有數的宗親重將。」
「現在大司馬不在,諸曹夏侯只有大將軍可用,其餘諸曹夏侯,或為庸碌之人、或為豬突斗將,難堪大任。」
「而那些更年輕的宗室將領,還沒辦法擔當一方之任。」
曹睿點頭:「確是如此。」
董昭道:「陛下在位已有三年。臣觀陛下用人,首要以能力為重、其次最好還要有些私誼。」
「要麼宗親,有親緣連結。要麼親舊,有私誼相知。」
「若是一條都不占,陛下是不願意用的。」
曹睿輕嘆一聲:「董公天下智者,三兩句就將朕的心思說透了。」
「劉曄、陳矯、黃權這些人,無一不是朕在侍中任上發出去的。四方鎮守將領,也多是朕在大戰中觀察過的。」
董昭點頭:「陛下這是聖君氣象。可陛下是聖君,天下卻非人人都是與陛下有私誼的能臣。」
「天下官員武將不知凡幾,哪能人人都與陛下有私誼呢?太學剛畢業了三期學子,武學也只畢業一期。」
曹睿反問:「這又有什麼辦法呢?朕為皇帝,時間也要一年一年的過,總不能一年做完十年的事情。」
請刷新本頁!
董昭道:「臣或許能解陛下煩憂。」
曹睿皺著的眉頭舒展了些:「董公快說吧,朕等的就是你這些話。」
董昭說道:「臣有三策,請陛下准臣一一在君前陳述。」
曹睿道:「准!」
董昭拱手:「其一,依照如今荊州、揚州現狀,將都督制改為監軍制。」
「都督總攬一方軍事重權,而監軍卻只有監察巡視、防守時指揮之權。在監軍轄區之內,各將領兵互不統屬,無上下級之分。」
「大司馬、大將軍,以及昔日的夏侯伯仁,這些人都是與先帝同吃同住、一同長大的。」
「先帝可以用都督,只不過是一時之政。適合先帝、卻並未適合陛下。」
曹睿若有所思的微微頷首。
董昭道:「都督與監軍相比,如同州牧與刺史一般。都督權重、監軍權輕。州牧權重、刺史權輕。」
「都督如同一方諸侯,監軍為天子使節。」
滿寵在旁輕聲說道:「若是監軍成了定製,那每逢大戰,朝廷或者陛下不是還要親赴前線?」
曹睿側臉看向滿寵:「為了國事,朕當然可以不辭辛勞。更何況,吳、蜀兩國還沒強到能將外軍全滅的程度。」
滿寵尷尬一笑:「是臣失言了。」
請刷新本頁!
董昭道:「其二,宗室外戚雖才能不足,但對曹氏、對陛下的忠心卻是可取的。若為長久計,陛下應改先帝對宗親的苛制。」
「該用的,就用一用。那些沒能力的宗親,就請些士人輔佐教導。」
「恕臣直言,陛下乃先帝嫡子、武帝嫡孫,又正值青春、威望高隆,實在不用提防太多。」
曹睿沒有表態:「朕知道了,還有第三策呢?」
董昭頓了一頓,說道:「第三策,是為陛下收攏天下臣子之心。」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大魏立國不到十年,若使天下臣子皆心向魏室,則必須要有些歸心之舉。」
「請陛下下旨,令太廟配祀大魏建國有功之臣。若如此,天下臣子為求身後萬世之名,定當對陛下、對魏室盡心盡力!」
曹睿聽到此語有些意外:「配享太廟嗎?此前沒有這般制度?」
董昭也有點搞不清楚皇帝的意思:「漢時並無如此制度,只有葬於皇陵之側的舊例。」
似乎為了怕皇帝誤會,董昭解釋道:「稟陛下,臣只是想起商朝伊尹之事,因此提議。並無過份拔高臣子的意思。」
曹睿道:「朕知道董公是好意,配享太廟這一事、朕也完全能夠理解。」
「方才董公說的三策,三策朕都應了。」
「如今趙儼在荊州、陳群在揚州,監軍制已經事實存在。只需維持現狀,不必再在朝堂上大肆宣稱了。」
請刷新本頁!
這種更改都督制度的事情,悄悄來做就好了。若是借曹休之死、而大張旗鼓的推行起來,不僅遠在陳倉的曹真會有想法,天下之人也會心有疑慮的。
曹睿繼續道:「至於董公說的第二策,朕這幾年已經給近支宗親解了束縛。」
「如雍丘王這般有文采的,能在崇文觀負責文學之事。可大多數人還是平庸之輩。」
「若一定要用這些人,朕倒是覺得還是外戚用起來方便些。太皇太后的卞氏、文昭皇后的甄氏、還有朕後宮眾女的家族,都可以用一用。」
「外戚嘛,當用則用、不當用罷黜也沒關係,左右都是朕一人之語。但是用宗室就沒這麼自如了。」
董昭拱手:「是臣考慮的淺了。」
曹睿道:「不過董公給朕提了個醒。從今年的第四期太學起,將各地冊封宗室、年齡適合的,朕都要給他們扔到太學裡去。」
「若有真金,朕一定要用。倘若難堪大用,朕也不會勉強。」
滿寵接話道:「陛下聖明。太學第四期明日就要開學,是不是要快些下詔、通知各地?」
曹睿點頭:「滿將軍現在遣人將宗正給朕喚過來。朕親與他說。」
「遵旨。」滿寵領旨後向外走去。
雖說曹睿並非有意支開滿寵,但客觀上卻達到了這一效果。
曹睿開口問道:「配享太廟,董公以為誰有資格?該如何選拔?」
董昭笑道:「臣今年七旬多了,眼看也沒幾年活頭,如果陛下恩准,臣倒是想向陛下討這麼一個位子。」
如董昭所言,他現在的確年老,說這種話也沒有什麼忌諱。
董昭都不忌諱,曹睿也絲毫沒有猶豫:「董公,你我君臣相知。若真到了那麼一日,一定不會少了董公的位子的。」
董昭起身拜謝,卻被曹睿伸手攔住了:「董公別急,朕方才所問、董公還沒答呢。」
董昭從容答道:「該選哪些人、不該選哪些人,臣並不該與陛下在私下進言。」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非大功無以配享太廟。大魏開國日短,許多大臣的後代還居顯職。而且三公九卿、尚書台、樞密院,肯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臣倒是覺得,不妨陛下定一個員額出來,讓朝中臣子各自去議、各自去爭奪,這樣才顯得配享太廟的價值。」
曹睿笑道:「董公智計百出,該定多少合適?」
董昭也笑出聲來:「陛下不妨今年設立一批少的、明年再設立一批多的。」
曹睿微微搖頭讚嘆,笑而不語。